新华社银川11月3日电(于瑶、杨泽、汪健)六盘山东麓,立冬渐近,远山尽染。高温条件下,2214株番茄苗被吊线牵引生长,每根藤上都生出六七个大大小小的嫩绿果实,大棚内1200平方米的地面上铺满专业地布,竟看不到一块泥土……这是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红河村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新型可移动日光温室内的情景。
今年5月,红河村进行耕地“三权分置”改革,由村集体、贫困户、企业共同投资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形式流转340亩耕地。其中,以资金入股形式吸收了33户建档立卡户产业扶持专项资金,依靠政府投资,建成了104栋科技含量更高的温棚。
“可移动保温材料及防寒隔热带的使用提高了温棚的利用率。”红河村党支部书记马克正说,一个新型日光温棚的面积相当于三个传统大棚,垂直空间可达3米,但一个棚的建设成本却节省了两万元,性价比高得很。
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促进了种植技术标准化和管理技术智能化。水肥一体化施肥、自动化设备监控……在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破解了传统种植方式中的连作障碍、重茬病害,提升了大棚产出与效益,推动设施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这个新型日光温棚一共种了3000株黄瓜苗。按照每株年产10公斤、1公斤4元计算,去除40%的投入成本及价格波动等因素,一个大棚年利润六七万元不成问题。”红河镇党委书记郑小义说,“新型日光温棚产量是传统温棚的2倍,农药使用量却能减少60%,劳动力也减少40%。”
从竹竿小拱棚、水泥拱架棚、土墙日光温室到可移动保温膜日光温室,彭阳县设施蔬菜产业优化升级带动传统生产方式转变。据了解,彭阳县已累计发展设施蔬菜生产面积12.5万亩,设施农产品年生产能力达50万吨,可保证全县3744户建档立卡户户均年收入1.8万元左右。
设施蔬菜产业这块“蛋糕”做大的同时,也需要公平地“分蛋糕”。郑小义说,合作社采取“租金保底+盈余分红+打工收入”的模式,不论盈亏,合作社承诺支付农民每亩地500元的租金以及每天不低于80元的务工收入。对于承包人,温棚收入的60%作为承包费归入集体盈余参与分红,剩下的40%归承包者个人所有。
41岁的红河村村民王文斌拥有7年水泥拱架棚蔬菜种植经验,新型日光温棚对他有不小的吸引力。“大家都抢着把承包保证金交了,就看谁有实力承包大棚呢。”王文斌说。(完)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