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3月13日讯 悠远的驼铃声犹在耳畔,火车飞机的鸣笛早已响起。“一带一路”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古老的丝绸之路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走进现实,承载起新的发展使命。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全球63%的总人口和29%的经济总量,它将成为一条黄金纽带,强势带动市场、资源、资本的深度融合。作为西部腹地省区,宁夏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从战略层面到产业布局再到具体操作,应有什么新的考量?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加快向西开放,成为宁夏代表团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承东启西:交通枢纽通衢八方
丝路北道走陆路,一路向西,经固原萧关要冲,跨越高原峡谷,穿越沙漠盆地,深入中亚腹地,通连欧洲。
宁夏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欧亚大陆桥国内段关键节点,是西北地区多条丝绸之路交汇的核心区之一,在古丝路贸易中举足轻重。
如今,宁夏已建起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运输等为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是联系西北与华北、蒙西与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包兰铁路、宝中铁路在中卫交汇,一个放射性的交通网络格局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通疆达海。
宁夏是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位于雅布赖航线上,具有优越的空中通道资源。西部地区的西向航空出口货物,经过银川前往中东、欧洲和非洲,比绕道“北上广”可节省20%的运输成本;黄河中游地区的货物,经由银川出发,可节约15%的运输成本;西部地区的商务旅客,从银川直飞迪拜,比绕道北京可节约9个小时。
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宁夏可以串联起绿洲丝路、北方草原丝路和海上丝路。
全国人大代表张八五说,依托特殊的空陆优势,宁夏完全具备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的基础和条件。他建议,迅速提升宁夏对外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实现快速、便捷的对外联系,将银川河东机场定位为面向阿拉伯国家的门户机场,开工建设银西高铁等项目,并将京呼银兰客专等纳入规划,把宁夏打造成我国向西开放、面向阿拉伯国家的重要客货运中转交通枢纽。
双向激活:政府“筑路”,企业“织绸”
当前,宁夏迎来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以及西部大开发等重要机遇叠加的“黄金发展期”。
向西,扩大中阿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向东,承接产业转移,深耕国内市场。宁夏在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格局中,不仅处在传导接力的“二线”,更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
与会代表们认为,宁夏的对内对外开放是一个双向激活的过程,要借此东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用更开放的心态、更广阔的视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政府“筑路”,企业要积极“织绸”,成为开拓市场的主体。全国人大代表马力建议,积极主动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依托各类产业园区,培育壮大一批外向型经济园区,积聚发展资源,发挥集群效应。
全国人大代表王永耀建议,发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积极探索内陆地区自由贸易新模式,打造便捷通关渠道,建立适应国际化贸易的投资环境,改革现有审批和投资制度,吸引广大企业汇聚宁夏,再从宁夏走向阿拉伯世界。
在后续的推进过程中,还需多方引才育才。全国人大代表马汉成建议,不仅要招商引资,更要招贤引智,要千方百计揽才、育才,建立人才高地,共同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代表们认为,宁夏必须培养对外开放的新优势,不仅要建立大物流,更要建立大数据,积极编织“网上丝绸之路”,通过现代手段建立现代国际贸易,这是宁夏作为内陆地区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统筹协调:千帆竞发共谋大棋局
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从中央各部委到地方各省区,都在抢机遇、抓落实。沿线省区纷纷响应、主动对接。从陆地、天空到海洋,从铁路港口到油气管道,从金融贸易到生态人文,各领域、各层次合作不断推进。
张八五代表认为,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统一的布局与规划,西北五省区丝路沿线各地选择了近乎雷同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资源整合手段,相近或相似的选择,也出现在宁夏各地市之间。宁夏应避免与其他省区之间,以及自治区各地市的同质化竞争。
张八五代表建议,对外开放需要不断增加优势特色,突出自身特色竞争力,提高专业化分工层次。
代表们建议,要加大国家层面“一带一路”建设的统筹协调和支持力度,在功能定位、项目布局、政策安排等方面,加强统筹、精准施策,引导各省区市发挥优势、互补发展、共同推进。
代表们认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地区风生水起,各省区千帆竞发。这不是西部省区之间的博弈,而应该是各方攥成一个拳头,共同为国家战略出力。各省区应密切信息沟通,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功能互补,携手共谋全球经济发展“大棋局”。
http://www.n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5-03/13/c_1114624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