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1月29日讯 “现在说科技兴农,是实打实地落到了田间地头,撑起了咱钱袋袋。”日前,记者在石嘴山市采访,大武口区星海镇枣香村马明良高兴地对记者说。过去一年,他依靠农技人员在设施农业生产中推广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1个1亩地的棚1年就挣了3万元。
2014年我区农业科技入户率80%,科技进步贡献率56%,为全年农业增产增效奠定了基础。
连日来,记者在农村采访,处处感受到随着近年来宁夏科技兴农工作的稳步推进,为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
种地要算效益账
算自身的劳动价值,算投入产出比,如今已成为农民的一种“新常态”。
“咱种得温室是盐碱地,多年来早春茬定植时间在1月初。2014年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咱运用了秸秆生物反应技术,定植苗的时间提前到上年12月上旬,提前了20天,平均亩产比以前增产了800公斤,增产23%。通过运用新技术,水费、肥料和农药投入比以前分别减少100元、300元和275元。用这种技术种出来的番茄颜色正、艳丽,市场价格高0.4元/公斤。以菌种和填埋秸秆劳动力投入500元计,亩节本增收4300元,投入产出比为1:8.6。”马明良细细地向记者算着收入账。
2014年以来,我区围绕13个特色产业,组织33个技术服务专家团队,加大产业规划、技术指导和农民培训力度,明确产业技术路线和主攻方向,推进科技兴农。各专家团队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132项,指导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20个,蹲点指导家庭农场300家,召开现场观摩培训会22场,培训农民1.2万人次,使大批农民走上了科技兴农的路子。
农民抢种试验田
2014年7月10日,由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高产创建专家、自治区农牧厅、农业调查总队、农科院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对吴忠市利通区金银滩镇沟台村福成现代农业种植业合作社杨福成家种植的宁春50号60亩田进行了实打验收测产,4.44亩平均亩产597.1公斤,其中一块1.84亩实打实收亩产649.89公斤,刷新了宁夏春小麦最高单产。
7月15日,专家组对连湖农场丁宝林种植的127亩地中的3.95亩进行了实打验收测产:平均亩产631.1千克,也创下了高产纪录。
每当专家组到一处测产时,总会引发当地农民的极大关注,“咱就是要看到底哪个品种效果好!”
“过去每推广一项新技术、一个新品种,很多农民不认可。现在要说哪个地方组织创建高产示验田,当地农民抢着建。”自治区农技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说。
为加快技术成果转换,我区2014年加强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每年组织全区农业技术专家遴选发布当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供农民“对口选择”。2014年,全区推广新品种79个,主推新技术65项,开展农业重大技术推广项目28个,全区种植业农作物良种推广率达到90%以上。
奶牛吃得比人“精细”
在银川市金凤区上陵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记者看到,企业应用“奶业之星”奶牛场管理软件,对牛群信息资料、繁殖状况、日粮配方等进行精细化管理。“我们通过对这些数据分析,可以及时选种选配、制定有效繁殖计划”,企业负责人说,目前企业产奶量8987公斤,高出全区平均水平2000多公斤,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益农金禾有限公司也使用这套软件。贺兰山奶业有限公司三分场应用了DC305牛场管理软件,吴忠的义明黄沙窝奶牛养殖合作社应用了以色列阿菲牧牧场管理系统,进行牛群挤奶、繁殖的综合管理,管理水平都相当高。”自治区畜牧站人员说。
2014年,我区奶牛专家服务团队积极开展奶牛良种繁育技术培训,研讨奶牛群选种选配、繁殖管理等方面具体技术路线,解决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示范推广中关键环节掌握不准确等难点问题,大大提高了示范基地专业及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效提高我区养殖户的整体水平。
科技兴农为宁夏2014年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写下了最好注解:全区粮食总产377.9万吨,较上年增产4.5万吨,创历史新高;稻谷品质大幅提升;马铃薯生产单产增长达20%以上。全区农业增加值达到250亿元,同比增长5.8%,是“十二五”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434.9元,增长11%。
http://www.n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5-01/28/c_1114156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