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八景”,是古人对一个地方典型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集称,一般以八项最具地方特色的景致景观组成,并以四字命名。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八景”之说,而围绕“八景”衍生、传承的“八景”组诗、“八景”组图和“八景”组画,均是“八景”文化的主要内容。
大西北网10月16日 山川秀丽的宁夏,既有南国水乡的秀丽景致,又有塞外大漠的壮丽景观,同样留下了内涵丰富的“八景”文化。宁夏的“八景”文化生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
明代曾产生过两个版本的八景,其中明《宣德宁夏志》记载为:黑水故城、夏台秋草、黄沙古渡、长塔钟声、官桥柳色、贺兰晴雪、良田晚照、汉渠春水,俗称“旧八景”;明《嘉靖宁夏新志》记载为:贺兰晴雪、汉渠春涨、月湖夕照、黄沙古渡、灵武秋风、黑水故城、官桥柳色、梵刹钟声。
公元413年,大夏王赫连勃勃筑统万城,"城高十仞,基厚二十步,上广十步,宫墙高五仞,其坚可以砺刀斧,台榭壮大,皆雕镂图画,被以锦绣,尤好矜大,名其四门,东曰'招魂',南曰'朝宋',西曰'服凉',北曰'平朔'"。统万城用蒸土堆砌而成,刀锥不得入。绕城有一湾黑水蜿蜒东流,到了后来,统万城只剩下颓垣残壁,蔓草丛生。
明庆王府王逊诗云:
贺兰西望矗长空,天界华夷势更雄。
岩际云开青益显,疯头寒重雪难融。
清光绚玉冲虚白,秀色拖岚映夕红。
胜概朔方真第一,徘徊把酒兴无穷。
民间有“贺兰积雪六月天”的说法。过去外地人初来宁夏,常有“举目不望贺兰雪,错把银川当江南”的地域错觉。现在气温变暖,降雨量下降,“贺兰晴雪”景象已鲜不多见。
朱栴诗云:
神河浩浩来天际,别络分流号汉渠。
万顷腴田凭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锄。
三春雪水桃花泛,二月和风柳眼舒。
追忆前人疏凿后,于今利泽福吾居。
朱栴诗云:
万顷清波映夕阳,晚风时骤漾晴光。
瞑烟低接渔村近,远水高连碧汉长。
两两忘机鸥戏浴,双双照水鹭游翔。
北来南客添乡思,仿佛江南水国乡。
月湖后称张亮广湖,自从今银新沟、红旗沟开挖后,张亮广湖被开发利用,昔日“月湖夕照”变成今日万顷良田,月湖昔日美景已成了历史追忆。
朱栴诗云:
黄沙漠漠浩无垠,古渡年来客问津。
万里边夷朝帝阙,一方冠盖接咸秦。
风生滩渚波光渺,雨过汀洲草色新。
西望河源天际阔,浊流滚滚自昆仑。
明万历年间,横城渡基本废置,车尘马迹、轻舟短棹虽不多见,但河绿绿,风波浩浩的景观依然不减当年。
古有灵武山,在今青铜峡市境林堡西,山上树木丛生,茂密成林,每年七八月秋风乍起,万木萧萧,发出阵阵巨响。
朱栴诗云:
翠辇曾经此地过,时移世变奈愁何?
秋风古道闻笳鼓,落日荒郊牧马驼。
远近军屯连戍垒,模糊碑刻锁烟萝。
兴亡千古只如此,何必登临感慨多。
公元413年,大夏王赫连勃勃筑统万城,"城高十仞,基厚二十步,上广十步,宫墙高五仞,其坚可以砺刀斧,台榭壮大,皆雕镂图画,被以锦绣,尤好矜大,名其四门,东曰'招魂',南曰'朝宋',西曰'服凉',北曰'平朔'"。统万城用蒸土堆砌而成,刀锥不得入。绕城有一湾黑水蜿蜒东流,到了后来,统万城只剩下颓垣残壁,蔓草丛生。
明庆王朱栴诗云:
日落荒郊蔓草寒,遗城犹在对残阳。
秋风白雉鲜苔碧,夜月重关玉露凉。
枯木有巢栖野雀,断碑留篆卧颓墙。
绕城黑水西流云,不管兴亡事短长。
官桥位于明代杨和堡北,又名关桥,横跨汉延渠,北接银川,南至永宁,为交通要塞。桥上建关,不仅守关护桥御敌,而且是迎宾送客之处。每逢春夏,渠畔千柳翠绿,迎风摆动,娇莺鸣翠,乌鹊争枝,景色极好。冬天,瑞雪满树,令人赏心悦目。
王逊诗云:
官桥千树柳,一路照征袍。
色可黄金比,丝非绿茧缲。
春容知不愧,客意叹徒劳。
送别青青眼,何时见我曹?
梵刹,即高台寺,为西夏所建,筑台高三丈,台下湖水滢洁,碧波不兴。高台寺居兴州(银川)城东十五里,到明代它已是一座有久远历史之古刹。明时,刹内僧众所留无几,唯一古钟的钟声从刹内飘向天外,这时正是曙鸡三唱,在这里的戌客游子,听了这飘渺的钟声,无不神驰。
王逊诗云:
边城寒苦惜春迟,三月方看柳展眉。
金塔画栏黄尚浅,丝淹流水绿初垂。
染增彩色缘烟雨,折减长条为别离。
可幸娇莺飞不到,等闲乌鹊闹争枝。
http://xibei.ifeng.com/nx/detail_2014_10/15/3020253_8.shtml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