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9月9日讯 近日,银川街头切糕流动摊分布广泛,集中于新华街步行一带,继“切糕爱”后,银川一些媒体又陆续报道了最近切糕在银川街头买卖的相关事件,市民走在街头看这些新疆的切糕商贩,眼里很复杂,有些是质疑、有些是惶恐,甚至有些还是挑剔的眼光。切糕买卖十年前就在一些县城中都可以看的到,原本只是买卖之人,为何2012年岳阳切糕事件后,让人们产生了异样的眼光和心理?
9月3日下午,采编人员在银川市热闹的步行街临近商城和步行街的相接处,看到将近十个切糕摊位,商贩身型也大多数是比较魁梧的。据采编人员观察了解,这些商贩大多是维族人,其中一些还是不善言谈的,他们的买卖方式很特别,一个摊位有人买切糕,他们都会跟上去,然后顺势拉顾客,也正是这样的方式让采编人员也看到了下面的一幕。
买切糕的女士被淹没在围观人群中
一位女士买切糕,商贩很礼貌的回复,女士决定买的时候,街头的很多路人突然涌了上来,随后旁边的一个商贩也站在其中。就是猛的一看这情形,很多人肯定还是会认为是切糕人在强卖。采编人员观察发现,、围观的人群大多数是本地人,而商贩并不是很多,商贩也并非像网络传言短斤少两,而是在旁边一个素不相识的卖葡萄的商贩那里称了一下,然后很礼貌的拿给了顾客。顾客离开后,围观的人群还不愿散去,直到十分钟后围观者才散去,一人买切糕,众人来围观,人们到底是怎么了?
买切糕的女士离开,围观人群还未散去
采编人员向其中一名商贩也了解到,自从切糕事件后,他们的生意都不是太好,可能由于语言沟通问题,加上大众对切糕的误会,所以,他们的切糕越来越不好卖了,切糕商贩的形象也是越来越差。商贩还告诉采编人员,他们千里迢迢买卖,都是为了养家糊口,有些商贩素质低,影响到了群体,这让他们的处境也很尴尬。
采编人员通过各方资料和往日与新疆人的相处了解,新疆切糕其实成本很高的,不是十几元一公斤的苹果橘子价,还要不远万里来到内地,又是地方旅游品在新疆卖价至少比羊肉贵了,一公斤羊肉现在内地100多元,你说买二两,其实他们当成200克了,如果看看核桃仁,新疆杏仁,奶酪等多少钱一公斤?最便宜的就是葡萄看了,20元能买一公斤吗?是能买100克(2两)、200克(4两)差不多。以生活逻辑观之,或者是贵了点,但大概还没到“特别离谱”的程度。
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碎片化传播年代,尽管满足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等时效欲求,但由于信息表达缺位了核心要素,客观上制造的耸人听闻与主观恶意一样恶劣。而大众眼里对切糕人的挑剔是源自于各处的,从而满足了“从众心理”。这种从众心理刚开始都是单独存在的,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从众心理是“随大流”。久而久之,人们就喜欢用戴有色眼镜去看“切糕体”。
切糕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不得不说,实在是因为不少人有过类似不愉快的“挨宰”经历。在不少地方,火车站、汽车站等流动性较强的地区,切糕已经成为“合理碰瓷”的标签,维权起来又因为卖糕者身份因素而吊诡折戟。在真相残缺的时候,我们往往以经验主义想象当做替补。这种“经验”,既有合理的成风,也有盲从的偏见。时日长久,大家心里都有一股气,这个现象值得反思。
无论是“糕富帅”还是“1942块切糕”,大众始终保持者一种难得的警惕和慎重。与其让“天价切糕”的想象在民间蔓延,不如踏踏实实整饬相关市场,这既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是维护切糕卖家的切身利益。只有公平买卖、自由交易,这一唤作“玛仁糖”、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民族传统副食,才能不被妖魔化。
http://www.nxnews.net/nxjk/system/2014/09/05/0110530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