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是人类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古今中外皆如此,《周礼·考工记总叙》云:“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车辆又是时代综合技术水平的重要表现物,用最多,《考工记》云:“故一一器而工聚焉去,车为多。”在古代中国,皇帝、贵族、官吏出行要乘车,两军交战有战车,长途运输要用车,游戏娱乐办社火需要车。车的出现与人类驯养马匹和青铜冶炼业的出现密切相关。有畜力,车才能运转,有了青铜饰件,才能加同车的轮轴,使它不磨损。考古发掘证实,埃及、中东、四伯利亚西部草原地带是最早发明和使用车子的地区。学术界认为中国古代车子的使用,可能与上述地区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建国以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许多商周时期的车马坑,如安阳发现的殷代车马坑,北京房山琉璃河、甘肃灵台白草坡发现的四周车马坑,河南洛阳、河北平山发现的战国车马坑等等。根据木痕,我们可以了解到商周时期车子的形状和各部装饰。近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礼县秦先公陵园墓地也发掘了春秋早期的车马坑,出土的车具花纹精美,镶以银饰。秦始皇陵附近发掘出的鎏金铜车马,装饰豪华,构件齐全,为始皇帝出行专用车的浓缩件,是国宝级的文物。一般来说,殷周时期的车子都是独辕,两轮,方形车厢,长毂。车辕后端压置在车厢下的车轴上,辕尾稍稍露在厢后。辕前端横置车衡,在衡上缚轭,用来驾马。轮径较大,辐条十八至二十四根。车厢的门都开在后面。车前驾两匹马或四匹马。许多车上都配有戈、钺等武器。当时一乘战车上有三名乘员,主战士的位置在左面,“右”是进行战斗的武士,中间是御者,他的任务就是驾御马车。战车宽大约3米左右,驾上马以后,全长也有3米左右。殷周时期的战车,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技术装备。《楚辞·国殇》极生动地描写了车战的情况:“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置四马,援玉桴兮击呜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由此可见车战的悲壮惨烈。到了汉代,车子的类型更多,用途更广泛了。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铜马车、铜牛车,磨嘴子汉墓出土的木轺车、木牛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实物材料。
轺车
汉代最为常见的一种代步乘用车,用于官吏出行、邮差传递、家庭出游。磨嘴子汉墓出土的木轺车,全长1.2米,高97厘米,装双辕,驾一马,有御者,带伞盖,双轮各有条辐15根。这件木轺车做工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雷台汉墓出土的铜轺车长55厘米左右,高44厘米左右,幅径40厘米左右。这种车四面敝露,均配有伞盖,双曲辕,连衡带轭、较,两轮重毂,各有十二支辐条,长方形舆。轺车一般只驾一马。汉代官吏乘轺车,伞盖的颜色依职秩大小而有别,二百石以下官员用白布盖,三百石以上用黑布盖,千石以上用黑缯盖,王用青盖,皇帝则用羽盖。在特殊情况下,羽盖也可以用以赏赐。
辇车
雷台汉墓出土铜马中有胸前刻隶体铭文:“冀张君夫人辇车马将车奴一人从婢一人”,“守张掖长张君前夫人辇车马”;“守张掖长张君后夫人辇车马”.雷台汉墓共出土二辆夫人们乘坐的辇车。这类车驾马长约73.5厘米,宽29厘米,高40.5厘米,原有车帷,已佚,而轮高大,各有十二支辐条,舆长方形,后部有板门两扇,可开合,便于上下。
斧车
结构与轺车相同,只是在杖的中部树一斧。汉代,公卿以下,县令以上官吏出行,有斧车前导,斧为钺类兵器,象征权威。
牛车
汉代牛车分篷车和敞车两种。敞车在雷台汉墓和磨嘴子汉墓均有出土。另外见于史籍记载的车子还有幡车、轩车、辎车、方相车、戏车、冲车、兰车等。汉代有专门以赶车为职业或在军队中专门从事辎重运输者,赶车人依身份不同,分别被称为“御”、“御奴”、“将车奴”等。魏晋时期,马匹锐减,牛车成为社会上层人物出行的主要工具,自然,这与牛步徐缓,乘牛车较少颠簸也有关。河南洛阳、山西大同的北魏墓中多出土有陶牛车,牛车双辕,带篷。三国时,有妇人乘鹿车出行。蜀后主刘禅乘骡车向邓艾投降。晋武帝平吴之后,为博取吴后宫数千粉黛的欢喜,乘羊车幸临。河西走廊地区由于畜牧业的发展,有驾马、驾骆驼、驾牛的车。马车双辕,高轮,厢加高,容积增大。隋唐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车的记述。刘禹锡《平蔡州》诗中有:“狂童面缚登槛车,太白天矫垂捷书。”“槛车”是用来囚禁缉拿囚犯的。亲朋往来,出游娱乐需用车,白居易《歌舞》诗云:“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拉炭送货需用车,白居易《卖炭翁》诗日:“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军旅运输需用车,杜甫《军中行》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敦煌壁画中保存了大量的有关车的资料。275窟《鹿本生》中,王后追捕九色鹿所乘便是高级马车。北周290窟《佛传故事》中画有两辆一般官吏乘坐的“轺车”,上有伞盖障蔽、挂牙旗。中唐148窟《涅桀经变》中有一辆帝王坐的驷马车。晚唐158窟“宋国河内郡夫人出行图”中,宋氏卫队后面有一辆马车,车顶上搭人字形高棚,并向前后伸出长檐。榜题“司空夫人行李马车”;稍后还有马车四辆,画题“坐车”.敦煌壁画中的牛车以《法华经变·火宅喻》经变画中绘出的最多。壁画中还有一些劳动时用的牛车。例如唐代“农作图”中就有卸辕等待拉运粮食的农用牛车。290窟《佛传故事》中绘有一辆顶盖画着乘风持节方士形象的丧葬车,也用牛拉。
明清习俗沿袭前代,《红楼梦》中,王熙凤去铁槛寺就乘马车,秦可卿丧礼上,前来吊唁的堂客们连家大小车辆百余乘。浩浩荡荡,一带摆上三四里路。
近现代,畜力车仍在我国广大农村发挥着作用。河西走廊沙漠地带居民使用骆驼拉的木轮大车;内蒙古草原上牧民们用牛或马拉的车转草场;晋西南地区的农村,春节闹社火时有一引人入胜的节目,叫“跑车鼓”.车是驾四匹、七匹或十几匹的马,车上置一大型牛皮鼓,乐队用锣等伴奏,擂奏的曲子如《秦王破阵乐》、《厦坡滚核桃》等十分激昂动听。车和马均装饰得十分华丽、气派。
据《陇上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