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园”指的是兰州广武门后街四号邓宝珊将军纪念馆,最早是东稍子门外的一片郊区,这里果树成林、麦田茵绿,明清时是金城的先农坛。
民国八年,北洋军阀时期,省政府因地方财政困难,将先农坛以闲置公产拍卖,甘肃督军张广建的副官韩仰鲁购得后辟为私家花园,取名“仰园”.
或许是仰园所在的位置,在民国时的金城,的确是郊外偏远的庭院。却偏偏因离城远,更接近大自然,这里极其安静和敞亮。十多年后,到民国二十二年,土坯墙,灰瓦顶,日益凋落的仰园,被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行署主任邓宝珊将军从韩氏后人手中购来,这便是后来的“邓家花园”,从那时起,广武门后街四号,便成为一处具有记载历史和承载历史的“圣园”.
抗日战争时期,远离战场大后方的金城兰州,地处西北腹地,却是中苏交通的咽喉,苏联援华物资都要经过兰州运往抗日前线,因此兰州炮火连连,屡遭日军轰炸。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黄河还像往常一样静静地流淌着,忽然,一阵凄厉的警报声响彻天空,日军飞机像成群结队的乌鸦,刹那间,一颗颗炸弹铺天盖地落下。
头一天,邓宝珊将军的爱女倩子在邓园的书房里做课录。书桌上,宣净的白纸墨迹斑斑,整齐地抄录着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中的句子:“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多愁善感的女儿早被父母爱国忧民的情怀感染,倩子思念远方的父亲,真切地感受着一句诗、一幅画的深意。特别是诗中描写的小凫雏们,在漫天飞舞的杨花中,偎依在母亲身边安然入睡,就像远离父亲的她和哥哥们,时常伴在母亲身旁的样子。
没想到这样一首课录,居然成了孩子的遗愿。第二天,日军轰炸兰州,崔锦琴夫人一手领着儿子允文,一手拉着儿子允武,女儿倩子紧紧拽着母亲的衣角,他们在烟火弥漫中逃出邓园,踏着尘土飞扬的土路,过了黄河,向枣树沟的方向躲避。防空洞里,母亲将三个孩子揽在怀里,头顶是警报长鸣和不断落下的炮弹轰鸣声,脚下是潮湿的泥土,突然,一阵轰隆隆的震塌,生命便到此终结,崔夫人和三个孩子全部遇难。
此时,镇守榆林的邓宝珊将军也处在炮火连天的水深火热中,当他听到亲人遇难,顿感阵阵晕厥,然而失去妻儿揪心的悲痛,却没有让他倒下,民族的仇恨、家族的仇恨,增加了与日寇决战到底、将侵略者彻底赶出家门的决心,他嘱托亲友,将崔夫人和孩子们葬在邓园。
一九四一年十月,时任监察院长的于右任先生来到金城视察,留下二十首风格壮伟的诗词。其中《题慈爱园》题记中这样写道:“兰州城外邓宝珊园中吊其夫人崔锦琴女士及其子女,为题名曰‘慈爱园'.”赋诗为:“百感茫茫不可宣,金城到后更凄然。亲题慈爱园中额,莫唱凫雏傍母眠。”诗后有文云:“宝珊女倩子,最后窗课录写杜诗……翌日,与母及两弟避敌机同罹难,皆葬园中。”
遥想,在那个被日机狂轰滥炸后破败不堪的金城,于右任先生走进萧条、沉寂的邓园,虽是金秋时节,灰蒙蒙的天空落着雨,似乎也为逝去的人们默默哀悼。一处新坟、一块墓碑、一些荒草已经生了根。于右任先生沉默哀痛许久,大笔一挥,为墓碑题字“邓夫人及子女合葬之墓”.又将原“仰园”改提为“慈爱园”,这一题,为兰州抗战历史做了永恒的见证,又为人们一遍遍述说着金城一角--邓园里一段充满温暖、慈爱和悲凉的故事。
老兰州人提起邓宝珊将军,都会说:“他是我们的好省长。”新中国成立后,邓宝珊将军任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在艰难的建国伟业中,邓宝珊将军尽管公务非常繁忙,但在邓园附近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他的身影。邓宝珊将军关心人民的疾苦,邓园附近的农家,总是他了解民情最好的去处。邓宝珊将军在甘主政十六年,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兴建铁路,投入资金保护和修缮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临夏炳灵寺石窟。许多建设甘肃、发展甘肃、为老百姓谋利益的重大决定、决策,都是在邓园的书房里、在那一夜一夜不灭的青灯中思索和完成的。他还常常请朋友们来邓园一起切磋,听取大家对治理甘肃政治、经济、文化的意见和建议。
梅兰芳先生在一封写给邓宝珊将军的信中,这样称赞邓园:“佳果园蔬,■厨味美,主人情重,令远客拳拳不能去怀……”
叶圣陶先生一九五四年考察兰州时,不愿下榻招待所,而愿意住在邓宝珊将军的家里,与他一道观赏书画,吟诗写字。其间叶圣陶先生作诗一首,并亲作篆书赠与邓将军: “远访兰州胜,清辉始获亲。问年俱甲午,同愿为人民。园果尝新味,客斋绝点尘。高情何可报,诗就意难申。”
邓宝珊将军一生有很多朋友,邓园里还接待过朱德、陈毅、邓小平、沈钧儒、张治中等人。
然而在“文革”中,邓宝珊将军也在邓园受到北京红卫兵的冲击。他们一进门,各房间乱窜乱翻,找到一把刻有“蒋中正赠”字样的佩剑,当成邓宝珊将军反动的证据,把卧病在床的老人从床上拉起来,罚他跪在地上,红卫兵拔出剑,架在老人的脖子上,对邓宝珊将军进行批斗。几天后周总理知道此事,派专机把邓宝珊将军接到北京,安排住进了医院。
自此,邓宝珊将军便离开了兰州,告别了邓园,告别了这所让他伤痛过、也让他欢乐过的园子。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邓宝珊将军在北京逝世。
一座院子,旧时的先农坛,抗日战争时最前沿的阵地,新中国建设时最坚强后盾……这该是怎样的一所家园啊!邓园,是历史的长城,在甘肃人民心中树起的一座宏伟的丰碑。一九八二年,邓宝珊的子女邓惠霖、邓团子、邓引引、邓成城、邓文文商定将花园捐献给国家,了却邓宝珊将军在世时的心愿。一九八五年,邓园中的花园开放为旅游公园,住宅辟为邓宝珊将军纪念馆。现如今,在高楼林立繁华的金城,邓园沉寂在喧闹城市中的一角。然而,历史的丰碑上,却怎样也抹不去,那些闪光而透彻的历史印记,在这座园子里,有时间车轮留下的一道道印刻在世代人们心上的伟大与辉煌……据《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