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时姑墨国--拜城县

时间:2013-10-10 08:06来源:百度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拜城县位于天山中段南麓、却勒塔格山北缘的山间盆地、渭干河上游流域。北依天山与昭苏、特克斯县相连,南隔却勒塔格山与新和县为界,东与库车县毗邻,西与温宿县接壤。总面积15917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拜城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60千米。


  英国着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博士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人有来世的话,我愿意出生在中国新疆那个多个民族、多种文化交汇的龟兹地区。"古丝绸之路上的龟兹,是一块曾经绚烂至极的土地,这里的每一块土地都是历史变迁的产物。作为龟兹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拜城,地域文化更是光芒四射,魅力独具。来到拜城,会让更多的今人走进古龟兹,近距离去触摸历史的印记、思索历史的演变。龟兹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在两汉时期,龟兹为西域"城郭诸国"的大国之一,都城宏伟,城垣三重。中央政权在这里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代表中央管理整个西域政务。此后,在历史文献中,常常可以见到"龟兹"这两个字。唐朝时,在这里设立了安西大都护府,龟兹也进入了发展的繁荣期。直至宋代中后期,龟兹古国才从历史的词典中消失。在古西域诸国长期相互吞并,分分合合中,龟兹一直是天山南部最有影响的王国之一。龟兹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中国内地、印度、希腊乃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在这里撞击、交流和融合,它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在时间的牵引下,我们仍然可以在各种文物古迹,如古城、壁画和石窟中依稀看到古龟兹每一时期的迷人背影。


  辖区包括今天拜城的龟兹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当地的居民构成比较复杂,据史料记载,龟兹最早的人种是塞种人、印度人、吐火罗人和汉人;从民族文化上讲,在库尔勒以东库鲁克山区多处发现的围猎、征战、放牧、歌舞等内容的岩画,被认为可能是公元前1 000年左右塞种人留下的艺术;月氏人和乌孙人先后在西迁中都经过龟兹,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并长期在龟兹居住;匈奴、回鹘、突厥、蒙古、土蕃、柔然等民族也都对龟兹居民成分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都逐渐融合成了龟兹人。由此可见,龟兹不是一个民族的龟兹,而是包含着诸多民族个性的龟兹,各个民族都为龟兹注入了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思想,民族间的包容和融合成就了龟兹文化的多姿多彩。


  据我国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1 000年左右,中原就与龟兹有过交往。汉西域都护府设立后,很多汉族士兵携带眷属来到了龟兹,在这里屯田定居。拜城境内的《刘平国作亭诵》刻石、至今仍被人们称为"汉人渠"的沙雅县的沟渠遗址等,都见证着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历史。汉代的龟兹与中原之间的关系已十分密切,因而发生了龟兹王绛宾偕其妻乌孙公主(解忧公主之长女),到长安朝见汉宣帝的故事。绛宾极度醉心于中原文化,所以,有些专家认为龟兹将王姓改为白姓,可能就是从绛宾开始的。当时,在长安有很多龟兹人,他们长期居住在内地,大诗人白居易就是其中之一。龟兹在很长时间里都受到中原文化的浓厚影响,这从建筑、绘画和宗教中都略见一斑。龟兹曾是"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佛教中心之一。龟兹高僧、中国古代三大翻译家之一的鸠摩罗什先后在长安译出大量经、论、传等,为我国的佛教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公元九世纪中叶,龟兹的回鹘人受当地佛教文化影响,也改奉佛教,库木吐喇石窟中的一些洞窟就开凿于龟兹回鹘汗国建立之后,里面是一派汉地气象,盛唐风韵在这里自由流淌。汉文字、汉风俗、汉艺术都进入佛寺,中原文化全方位被带到了龟兹,汉母体文化的强大向心力在这里一览无余。


  "龟兹舞,龟兹舞,始自汉时入乐府……衣冠尺得画图看,乐器多因西域取。"文化从来就是相互交流的,只要两种异质文化发生接触,就会产生相互的影响。龟兹吸收了汉文化,中原也吸收了龟兹文化的精髓。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就吸收了龟兹音乐中的许多精华,南北朝周武帝时,龟兹人苏祗婆随突厥公主入朝,带来了龟兹乐律"五旦七声"的理论,这一理论后来演变成了隋唐燕乐的二十八调。龟兹文化是我国古代汉唐文化、西域文化与国外古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融会贯通,并结合龟兹人文特点而孕育的有着鲜明民族特征、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综合体。其文化特征主要是兼容并蓄的古佛教文化、佛教石窟壁画、石窟题记、乐舞、戏曲、文物、诗词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龟兹文化在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各民族的文化还应更好地互相借鉴、吸收,汉族要吸收少数民族的文化,少数民族也要吸收汉民族文化,只有互为补充,互相丰富,文化才有生命力。


  拜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区,早在新石器时代,拜城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公元五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境内有龟兹人、羌人、塞种人居住,汉西域都护府设立后,汉人、鲜卑人、柔然人、高昌人等相继迁入拜城。古代的许多民族已不复存在,而现今的许多民族又都是历史上民族相互迁徙、同化、融合的产物。这些不仅形成古代民族与现代民族既有关系又有区别的现象,而且形成了民族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更形成了"三个离不开"的新型民族关系。拜城县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境内居住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满族、东乡族、壮族、藏族、苗族、土族、土家族、侗族、瑶族、彝族、黎族等20个民族。2008年全县总人口 22.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9.51万人,占总人口的86.97%.各民族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共同幸福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谱写着生动的民族团结赞歌。人口较多的民族主要有维吾尔族、汉族、柯尔克孜族、回族等。


  维吾尔族,"维吾尔"是本民族自称,有联合、同盟、团结之意。维吾尔族是我国一个有着久远历史的民族,公元四世纪,当其先民以回鹘的名称最初出现在汉文典籍里时,后由蒙古高原迁入新疆。至元朝时期,随着这一时期维吾尔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最终发展成为有自己独特语言文字、活动地域、生产方式以及共同心理的新型近代民族,并且由游牧转为定居农耕。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成为新疆的主体民族。维吾尔族广泛分布全县城乡各地,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饮食、服饰、节日等方面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较大。


  汉族,史称华夏族,汉朝以后通称今名(先作为朝代名称,后变为民族称谓)。汉族也是拜城最早的定居民族之一。西域都护府建立后,已有汉人陆续迁居拜城各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争连绵,为躲避战乱,不少汉人迁入拜城及西域地区。以后的各个时期,内地朝政不稳,西域各地汉人数量之增减也与此相关联。清朝统一天山南北,派遣军队进入拜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兵".解放以后,首先是驻军部队进入拜城,另外还有一些政界工作人员和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他们分布在拜城各地进行土地改革、建工厂、垦地办农场等,给拜城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各项建设事业得以迅速发展。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天水古城——羲皇故里一画开天

    :天水古城,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是甘肃省的东大门。古城西北面的卦台山,...

  • 红色圣地夜景迷人

    甘肃省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因红军长征会师于此而闻名。夜幕降临后的会宁,宁静...

  • 位于林芝地区西南部的朗县

    朗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位于朗县位于林芝地区西南部,地域面积约4106平方公...

  • 神秘古城疏勒:古丝路军事要塞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传递着人类文明,也形成了无数的文化遗址和历史古迹。...

  • 甘南赋

    地处中国西北之一角,身居九曲黄河之一弯;古通丝绸之路,开辟唐蕃古道;据守中原...

  • 雅江县风光

    至2011年底,雅江县辖区面积7681.5平方公里,辖4个片区、1个镇、16个乡、113个行政村、...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