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彩色木板画

时间:2013-09-23 09:08来源:陇上珍藏 作者:陈炳应 点击: 载入中...

西夏木版画

 

  1977年,在武威市西郊林场发现两座西夏墓,一南一北,相距约10米。墓室都用砖砌筑,略呈长方形,面积分别是1.3x1.2、1.6x1.3平方米,高分别是1.2、1.7米。两墓均在后壁下部砌出二层台,长度与墓室宽度相等,宽0.6米,高0.14米,台面上抹白灰。显然,这是埋葬骨灰的火葬墓。墓门朝东开,用单层砖砌成拱形券顶,鹅卵石封门。墓顶土堆呈圆锥形。除西夏帝陵外,这是全国发现最早的西夏官吏墓葬。


  从墓中出土的木缘塔墨书题记可知,一号墓主是西经略司兼安排官口两处都案刘仲达及妻子顺娇。二号墓主是西经略司都案刘德仁。他们都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前后葬于西夏天庆七、八年(公元1200、1201难),据西夏亡国只有20多年的时间,属于西夏晚期汉族官吏的墓葬。


  这两座墓出土的文物虽然只有50多件,但却多是珍惜文物,其中有彩色木版画29幅,木质用具22件,在国内极为罕见。大多数是人物画,下面就木版画的内容作一介绍。

 

 

  墓主人肖像画

 


  正面像,头戴尖峨冠,椭圆形脸,留有细长胡须,身穿交领宽袖长衫,腰束长带,右手拄着长手杖,画板侧面墨书"蒿里老人"四字。对于这幅人物画,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是,墓主人的肖像画;有人则认为是土地爷的形象。我们之所以定为墓主人,是因为:人们认为人是有灵魂的,"蒿里"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处;人物的画法完全是写实的,毫无神鬼虚幻神秘的色彩;人物的面相与死者68岁的年龄相符合;此外,这幅画的面积是28x10.5平方厘米,是29块木版画中最大的,画工也相当精细,如颏下地胡须比现实生活中人的胡须还要细,但却根根可数,与墓主人身份相当。

 

 

  五侍男

 


  面积21.5x12平方厘米,脸部全都朝向右前方的墓主人,但发式有所区别。身上都穿着圆领窄袖长衫,腰部束带,但衣服色彩各不相同。手里拿的、身上背的东西也各不相同,分别是:拱手佩剑,拱手背包袱,双手捧盆,双手捧唾壶,拱手、肩披长巾。

 

 

  五侍女

 


  面积21.5x12平方厘米,脸部一致朝左前方的墓主人,与五侍男左右对称。其中,前四人头梳高髻,穿不同色彩、有梅花点纹交领窄袖长衫。她们分别双手捧奁盒、盘、持拂尘或背包袱、肩上披巾。

 

 

  二童子

 


  放在主人肖像的两侧。"童子"脸侧向左边,头梳单鬟髻,穿高领长衫,腰束带,双手捧唾壶,下垫长巾,画板侧面墨书"童子"二字。二童子脸侧向右边,头梳双鬟髻,穿高领长衫,双手捧盘,盘中有圆状物,外用织物包裹,"二童子"三字。

 

 

  随侍

 


  面积约10x6平方厘米,共四幅。其中两幅为正面像;应放在主人肖像的下面;另两幅为侧面像,一左一右,应放在主人肖像的两侧。他们的服饰完全相同,都是头戴幞头,身穿高领宽袖长衫,作拱手状。

 

 

  武士

 


  面积约17x9平方厘米,共有六幅,分列墓主人肖像的左右两侧,脸向左三幅,向右三幅。这些武士,都是头戴毡盔,盔顶饰红结绶,穿宽袖战袍,肩披掩膊,臂、胸、腹都装护甲。其中三人为汉族脸型;另外三人为少数民族形象--大鼻子、大胡须。所持武器各不相同,其中三人分别执剑、月牙铲和三股叉;另外三人拱手,未持武器。其中一幅侧面墨书:"南陌人乎北陌人"七个字。其他五幅因残缺,是否有墨书题记,不得而知。

 

 

  老年婢仆

 


  面积约14x7平方厘米。男仆、女婢各一人,分列主人肖像两侧,老仆脸向右,老婢脸向左。老仆头上着巾,穿圆领衫,拱手侍奉主人。老婢披发,因画面剥蚀,服饰看不清楚。

 

 

  屈腰人

 


  面积16x6.5平方厘米,头着方巾,穿交领宽袖长衫,两腿并立,弯腰90度,头上仰,脸向右侧,笑容可掬,拱手紧靠下颏,表现对墓主人的恭敬。

 

 

  龙

 


  面积9.5x4.5平方厘米,龙身两端各有一个龙头,全身盘曲成长方形,身在下,头在上,而龙头之间有些空隙。

 

 

  金鸡

 


  面积8.5x6平方厘米,金鸡羽毛黄色,作行走状,鸡头侧向右边,画板两侧墨书"金鸡"二字。

 

 

  猪

 


  面积12.2x7.3平方厘米,猪卧于地上,嘴巴尖长,头上和颈背长着稀疏的黑色鬃毛。

 

 

  狗

 


  面积10.5x5.5平方厘米,狗伏卧张嘴吐舌,全身涂浅白色,眼睛和舌头用朱红色点染。

 

 

  驭马图

 


  驭马图,面积14x8平方厘米,图中右侧四分之一部分一个青年驭者,头披短发,两侧下端上翘,穿交领补襦,腰束带,左手勒紧马缰,右手执鞭,面向马首,作驭马状。其他四分之三部分,画一匹备好鞍鞯、正欲奋蹄飞奔的乘马,随时准备好让主人骑乘出行。画板背面墨书"大六"二字。

 

 

  太阳

 


  面积15x7平方厘米。图画一大圆圈,中间站立一只三足乌,圆圈下画卷云纹,画板侧面墨书"太阳"二字。我国古代把三足乌视为太阳之精,称为"阳乌"、"金乌",唐代诗人韩愈《李花赠张署》诗就咏叹过:"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这些木版画是西夏统治者侍从奴婢成群,生活富裕和权势威风的真实写照,也是西夏社会等级差别悬殊的缩影。而服饰、器物、武器等又为我们提供了各方面难得的形象资料。


  当时,武威是汉、党项、吐蕃、回鹘等多民族的聚居区,各民族之间是否能和睦相处呢?木板画做出了肯定、明确的答复。虽然墓主人是汉人,但画中的人物形象和服饰都有汉族和少数民族。如幞头、方巾、鬟髻、长衫是汉族的服饰;而飞鸟式发饰,高髻、披发等则是回鹘、吐蕃等少数民族发型。


  艺术上木板画采用唐宋以来的写实画风和以线描勾勒为主加上彩色平涂的画法,有些画富有艺术想象力,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例如,用屈腰人弯腰90度,笑容可掬地抬头仰望墓主人的形象,来反衬、烘托墓主人社会地位的高贵和德高望重,受人敬仰,实在是高明手法。又如驭马图,马已备好鞍,昂首扬尾,四蹄腾起作欲飞奔状,而驭马者面向马首,光着脚,一手勒马,一手扬鞭,全神贯注驭马,竟无惊慌神色,形成一幅生动而熟练的驭马图。


  这两座西夏墓出土的木质用具有:桌子2张,衣架2件,木缘塔4座(仅1座完整),小木塔8座,笔架1个,碗1个,筷子1双,茶盏1个,唾盂1个。这些木器虽然都是只用于墓葬的明器,但在全国极为罕见,其中最有特色的是:


  木缘塔  由塔座、塔身和塔刹四部分组成。塔座四级八角形,上涂红色。塔身八边形,底施蓝色,上书梵文和汉文咒名。塔身上端绘斗拱图案。塔顶圆锥形,分成八格,每格绘云气纹并书写红色梵文字母。塔刹、底座周围绘卷草纹,这是西夏上层人物所用的骨灰盒。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翰墨古韵:汉代“文房四宝”
  • 翰墨古韵:汉代“文房四宝”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