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现的元代文物、遗址相当多,许多文物价值极高。如:国宝级文物有全国极为罕见的完整而精致的翠色玻璃莲花托盏。西藏正式并人中国版图的会盟者萨班'贡噶坚赞铜铁像,对于研究高昌回鹘的历史、文化、语言有极其重要价值的《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等。限于篇幅,这里只介绍两件特别珍贵的文物。
一、国际通行证--元代符牌。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八思巴文虎头圆符牌,铁质,文字和虎纹毛发上镀银。圆牌,上有趺座和用于系绳佩带的活环。通高18厘米,圆牌直径1 1.7厘米,荤249克。圆牌两面镶嵌凸起的元朝官方文字八思巴文正体字五行,一正一背,正面从左至右读,据专家翻译,内容是:"长生天气力里,皇帝圣旨,不从者治罪''(或译为: "长生天底气力里,圣旨,如不虔敬者治罪"),书法端庄秀丽。趺座两面都有微微凸起的正面虎头、前爪和云气纹。虎额上似有一大二小三颗明珠。虎头上毛发冲天,浓眉大鼻,两雕圆睁凸出,厚唇大嘴,略微张开,厦武而含蓄。毛发细密流畅,工艺糯细。这件符牌是文物工作者从兰州废金属仓库捡获的,被国家支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据《元史》记载,元代的钨牌有金虎符、金符、银符、海肴符和圆虎符等数种。前三种是上弧下方的长形牌,上铸伏虎纹和八思巴字一行。其中,金虎符是万户佩用的,金符是千户佩用的,银符是百户佩用的。海青符是圆牌,质地有金、银、铁三种,跌座上铸的是着名猎鹰海东青,这可能是元代前期有军国紧急大事时才能使用的符牌。后来改用圆虎符,趺座上铸虎纹,有金、银字两种。其区别在于: "遇军事之急,则又以金字圆符为信,银字次之"(《元史·兵志》),或"诸朝廷军情大事,奉旨遣使者,佩以金字圆符给驿,其余小事,止用御窄圣旨。诸王公驸马,亦为军情急务遣使者,佩以银字圆符给驿,其余止御宝圣旨。若滥给者,从台宪官纠察之。"(《元史·刑法志》)。参照上述史籍记载可知,省博物馆珍藏的这面符牌,属于银字圆虎牌,是诸于公驸马为军情急务遣使所用的信物。朝廷较次要的军政急务遣使也用它作为信物。
这件符牌之所以珍贵,是【大1为存世的实物极少,原来只知道前苏联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出土过一件,且图纹不如我们这件清晰。据悉后来又发现一、二件,而目',这种符牌可以通行于中国和蒙古四大汗国,即在亚洲、欧洲可以通行,具有国际通行证的作用,意大利着名的商人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就说到:他在中同生活了J7年之后,告别元世祖忽必烈,随使者护送阔阔真公主出嫁伊儿汗国时,元世祖赐给金牌两面。当他要从伊儿汗国返回意大利时,阔阔真公主也赐给金牌四面。
牌卜有文云:
"此二使者沿途所过之地,应致敬礼,如我亲临,必须供应马匹及一切费用,与夫护卫人役。"此外,史籍没有说明虎符的质地、文字的内容、虎纹的形象,有了这件符牌,一切就都非常清楚了。
二、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火炮。1980年5月,在武威市的一个窖穴中发现一尊铜炮、两件瓷器和一些瓷片。铜炮内还遗存有铁弹丸和火药。武威的同志撰文在《中国文物报》1989年10月13日披露了这个消息,标题是《武威出土一尊西夏铜炮》,认为与铜炮一起出土的瓷器是西夏时期的,所以铜炮也应是西夏铸造的,断言H: "这是至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铜火炮;"它"把金属管形火器的铸造历史提前了一个多世纪".消息震惊中外学术界,因为,如果结论是正确的话,对j:研究近现代兵器金属管形火器的发明、发展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因为这尊铜炮长1米,重108.5公斤,太大太重了,与其他地区发现的元初小铜铳不同,所以很多人抱怀疑态度,认为可能是明代的产物。
现在看来,这件铜炮的时代应是元代前期,但它仍是迄今所见世界卜最早的金属火炮。其理由如下:
第一,从武威铜炮的造型和制造技术看,元代以前的金属管形火器迄今尚未发现,而元、明时期的已发现不少。其形制和制造技术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小口铳。元代的实物早些的有黑龙江省阿城县出土的铜铳,长34厘米,无铭文(据研究,铸造时间不晚于1290年),稍晚的,陕西西安出土的铜铳,长26.5厘米,重1.78公斤,也无铭文。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有"至正"年号铭文的铜铳,长43.5厘米,重4.75公斤。这些铜铳都由前膛、药室、尾銎二部分构成,但显示了制造技术不断改进的轨迹,如早期的铳身未加箍,容易炸坏,后来先后在药室两端和前膛加箍等。第二类是大碗口铳,如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有至顺三年铭文的铜铳,长35.2厘米,重6.94公斤,口径10.5厘米,分为铳口、前膛、药室、尾銎四个部分,每节前后各加一道箍。到明代有较大改进,两端都可以装填弹药,轮流放射。明初还发明了比较大型的火炮,如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有洪武十年铭文的铁炮三尊,长1米,有双耳轴,炮身上有三道箍。把武威铜炮与上述元、明时期的铳炮相比较可知,武威铜炮的造型、铸造技术和没有铭文等方面,都与元初的黑龙江铳极为相似,只是比黑龙江铳大、重得多。但就器物断代的一般性原则来说,造型风格和制造技术是最本质的,大小则是比较次要的。从这一点说,武威铜炮应是元代前期的产物,其下限不会晚到元代后期和明代。
第二,与铜炮共同出土的瓷器,既有西夏平唇剔花瓷罐的残)4-,也有元代的褐釉瓷扁壶和黄釉瓷瓶,而未见明代的器物,按照前代的器物可以出现在后代遗址中、而后代器物绝对不可能出现在前代遗址中的原则,铜炮的时代定为元代是正确的。
第三,在枪炮发明史方面。我国是管形火器的发祥地。早在五代时期敦煌莫高窟的佛教绢画降魔变(藏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中,就有一个神人,右手平端一根管形器,左手拿着一根长棍子塞到管内去,似在点火,管形器的前端口部冒着炽烈的火焰,显然是一件管形喷火器。也就是说,当时已有管形火器的设想。一百多年后,实用的管形火器诞生了,这就是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陈规镇守德安府(今湖北安陆)时, "以火炮药造下长竹竿火枪二p余条".再过一百余年,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在寿春府(今安徽寿县),出现"突火枪,以钜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声闻百五十余步。"子窠就是子弹的前身。突火枪就是现代枪炮的鼻祖。只是它用竹筒所制,容易烧坏,人们又逐渐改进,开头可能用铜铁皮包裹竹筒,但仍容易烧坏。后来则先后用铜、铁铸造枪炮管,真正的金属管形火器终于诞生了。西方制造枪炮的技术应是从中国传去的,因为西方最早制造枪炮的阿拉伯人,是1304年用铁皮加固竹筒,在竹筒中填装火药(不是子弹)放射,显然是宋代长竹竿火枪的改进型。
汉文和西夏的文献都没有关于西夏制造使用管形火器的记载,而东西方发明管形火器时西夏早已亡国(1227年),所以武威铜炮不可能铸造于西夏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