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西北师范教育的摇篮

时间:2012-09-11 10:50来源:《百年甘肃》 作者:章含,马永强 点击: 载入中...

    西北师大是西北地区成立最早的师范大学,其前身是在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战争的阴霾笼罩全中国;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也处在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举校迁移大后方,是当时大多数大学的选择。西南联合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止是在这种艰难处境中诞生的,云南的昆明和陕西的城固成了当时中国的两座“大学城”。1 939年8月,西北联大改组,其下设的师范学院,也就是原北平师大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李蒸任第一任院长。西北师范学院,即今天的西北师范大学正式诞生了。




    1940年4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命令西北帅院由陕西城固迁往甘肃兰州。院长李蒸便亲自来到兰州勘定校址,选定“兰州西郊六公里,黄河北岸沿甘新公路之处”大片荒滩筹建兰州分院。从1941年到1944年的四年间,西北师院边建边迁,全体师生含辛茹苦,艰苦创业,硬是将一所正规的师范大学矗立在黄河岸边。抗日战争期间,西北师院西迁兰州,广大师生员工备受颠沛流离之苦。他们因陋就简,坚持办学,其精神令人感佩!西北师大的诞生,开创了困难物质条件下办学的范例,对此,首任西北师院院长、著名教育家李蒸在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务概说》所写的“序"中说:“办学者反因此注意人力之重要。关于教学之工具,独自制者制,能觅代者代;均不能者,教者口讲指画,全凭记忆,学者心领笔录,悉归想像。劳则劳矣,陋则陋矣,然而教育之认真,学之努力,较之战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职员工作,亦以荜路蓝缕,缔造艰难,大都精神奋发,有克服困难之勇气,有负责尽职之决心。”西北师大在艰苦异常的条件下崛起于兰州黄河北岸十里店的荒滩上,依靠的正是这种精神。


    迁兰之后的西北师院在建设规模上不断扩大的同时,在学科建设上也不断发展,1945年抗战结束时,学校已有9个系、6个专修科.9个系是国文、英语、体育、史地、数学、理化、家政、教育、博物;6个专修科是劳作、国文、史地、理化、国语、体育。另外还有劳作师资培训班、小学教师训练班和先修班,开创了多形式、多层次办学的先例。这时,在校学生1000余人,教师159人,职工16人,已形成了相当的办学规模.西迁兰州之前,西北师院的主要教授有李建勋、鲁世英、郝耀东、方永蒸、马师儒、胡国钰、金澍荣、袁敦礼、董守义、徐英超、黎锦熙、罗根泽、谭茂辅、陆懋德、黄文弼、杨人梗、汪堃仁、罗章龙、邹豹君、扬向奎等;西迁兰州后,这些教师大都随学校来到兰州。另外,学校又增聘了焦菊隐、张振生、孔宪武、张世勋、李嘉言、叶鼎彝{丁易}、程金造、顾学颉等著名学者来院任教。当时的教育,尽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时事艰难,即使地处大后方,其艰难程度也可想而知。当时的校舍大都是土顶平房,经不起风吹雨打,每年都要维修;学校的图书藏量仅有l万余册,教学设备极为简陋。师生用水更困难,是用骡马或毛驴从黄河运来的。世事沧桑,西迁兰州后的西北师范大学大学已在风风雨雨中前进了近60年,如今已成长为西北教育界的一棵参天大树。1998年有2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两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是国务院首次批准的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下设教育科学研究院、敦煌艺术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16个系、1 3个研究所、8个教育教研实验中心。现有的34个本科专业,5个为省级重点学科,图书馆藏量近200万册。教职工2550人,在校各类学生1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留学生600多人。至1998年,西北师大已为社会输送各类学生70000多人。


    一批著名的学者、教授先后为西北师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毕生从事语言文学研究、文字改革的黎锦熙教授,在西北师大初创时5年,大力倡言改革,费尽心血。著名体育家、教育家袁敦礼因周恩来的一纸挽留书信,解放时留大陆。50年代初,他从杭州来到兰州,担任师大副校长兼体育系主任,自编《暑假卫生教育与讲习会讲演录》,与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吴蕴瑞合著《体育原理》,成为我国最早的体育教育的宝贵论著。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孔宪武,采集的忍冬科新种被科学界定名为“孔氏忍冬”。语言学家彭铎的《潜夫论笺校正》等专著,在学界有很高声誉,其中《潜夫论笺校正》被中华书局收入《新编诸子集成》(第一集)。郭晋稀教授的《文心雕龙译注》等专著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美学家洪毅然力主建立科学的“艺术教育学”,撰有《美术家修养论》、  《新美学纲要》等,被美学界誉为“大众美学的开拓者”。1950年,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吕斯百参加西北师大的建设,为西北培养了一大批美术教师和著名艺术家,被吴作人评价为“云开日照,人瘁艺长”。


  “其人虽已未,千载有余情”,在这些著名学者、教授驾鹤仙去的同时,一大批兢兢业业的后继者在西北师大这座培养人才的花圃里辛勤耕耘。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化解敦煌百年之恨
  • 化解敦煌百年之恨
  • 中科院兰州分院:西北最大的科技摇篮
  • 中科院兰州分院:西北最大的科技摇篮
  • 新石器时代的兰州
  • 新石器时代的兰州
  •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