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甘肃只有52.8公里的铁路。宝天路虽然通车到天水,但质量低劣,运行不畅,时人有诗戏谑道:“宝天线瞎胡闹,不塌方就断道,平板车买客票,啥时开车不知道。”昔日甘肃铁路交通的落后现状,由此可见一斑。
建国后,“开发大西北”是国家确定的经济战略决策之一,作为运输大动脉的铁路自然成为率先发展的建设项目。于是,7万多名解放军官兵从硝烟未尽的战场转向进军荒山野岭,会同4万多民工一起开始了宝天铁路的修整和天兰铁路的修建。1952年 在庆祝共和国成立三周年的节日礼炮声中,第一列火车驶入了沉寂的黄土高原,蒸汽机的长鸣划破了古城的寂静。国庆三周年的通车典礼,为新中国献上了一份厚礼,毛泽东主席为此欣然题词:“庆贺天兰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兰新路。”天兰线的建成,从此揭开了西北铁路建设的帷幕,为年轻的共和国建设注入了活力。全国各地大批的有志青年奔赴大西北,源源不断的物资也从内地流向这块贫瘠的土地。
天兰铁路通车后,1952年10月,开始修筑兰新铁路。兰新线在甘肃境内有1141公里,由兰州向西延伸,经乌鞘岭、祁连山,通过地震翻浆带,跨越千沟万壑穿过大小草滩、湿地、戈壁荒漠,进入新疆境内。在海拔3000米的空气稀薄的乌鞘岭,要开出一条长达60公里、两跨龙沟河、五跨大清河的盘山铁路,工程施工艰难异常。炸山岩,劈荆棘,经过筑路大军八年艰苦卓绝的奋斗,1960年,历尽千辛万苦的兰新铁路终于全线贯通。我国最长的铁路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干线在兰州交汇,兰州从此成为西北铁路交通枢纽,逐步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北铁路基本网络。
兰新铁路贯通后,包兰铁路、兰青铁路也相继通车。西北地区复杂的地貌,使西北铁路建设绚丽的蓝图上,增添了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许多个“第一”。包兰线一条穿越腾格里沙漠40公里、贴伏在波涛起伏的沙丘上的铁路,1979年美国一个代表团参观它时,称赞它是“世界上首位的治理沙漠的成果”。青藏线——穿过柴达木盆地中部察尔汗盐湖,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铁路。还有青藏线关角隧道是海拔最高的隧道。红会支线靖远大桥是第一座平列式铁路、公路两用桥。这些铁路工程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也属罕见。
四十多年的建设 以兰州为枢纽,天兰、兰新、包兰、兰青、青藏等七条干线组成了西北铁路的运行框架。昔日荒凉的丝绸古道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如今这里矗立起了石油化工城、镍都、铜城、钢城、卫星发射基地,有了我国西部最大的水电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这里发射,第一朵蘑菇云从这里升起,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从这里飞过了蓝天。
西北铁路不仅是内陆连接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区的主要通道,而且,它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不断提供新的契机。
进入80年代后,西北铁路开始了第二次建设高峰,相继完成了天兰线及兰州至武威的电气化改造、武威至疏勒河的内燃改造,并对兰青线内燃化和包兰线进行了改造。1984年建成的兰古三级三场自动化编组站投入使用后,日装卸量可达11900吨,是全国20个路网性枢纽编组之一,兰州西站成为西北最大的货运编站,年货物吞吐能力达]OOO多万吨。不断扩建的兰州火车站成为一级站,位列全国大型客运站之一。
1990年9月,一条新的丝绸之路诞生了。经兰新线、陇海线为大陆桥的铁路纽带,东起我国连云港,途经徐州、郑州、西安、兰州、鸟鲁木齐,越过阿拉山口,进入前苏联的萨亚克,经古比雪夫、莫斯科,抵达荷兰鹿特丹港的横贯两大洲的铁路贯通了全长13,OOO多公里。这条举世注目的第二欧亚大陆桥从构思变为现实,走过漫长的71年。71年前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曾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这个夙愿。如今欧亚大陆桥的贯通,“成为连接欧亚两个大陆的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它对未来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有足够的影响”,同时给处在大陆桥沿线的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交通便利,使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由沿海转向东、西,形成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并缩短了通往西亚、南业和日本的运距,使我国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如今,兰州铁路局的营运里程从/956年的816. I公里已发展到3847. 8公里,兰州这个古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在中西部经济建设中具有了难以替代的经济战略地位。随着现代化步伐的推进,第二欧亚大陆桥这条便捷的国际通道,将会给陇右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