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合兴兰州

时间:2012-07-03 11:06来源:《百年甘肃》 作者:张兵,马永强 点击: 载入中...



经过过年发展,兰州已今非昔比

 

 

中国工合在甘肃

 

中国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简称。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大举进攻,在东南沿海工业城市沦陷的情况下, 要坚持长期抗战,要保证抗战的物资供应,就必须实行生产自救。一批热心的国际友人站了出来。第一个提出创办中国工合的人是埃德加.斯诺的夫人尼姆·威尔斯。斯诺夫人的这一说法后来曾得到过斯诺和路易·艾黎的肯定。路易·艾黎当时在上海工部局任职,为了创办“工合”,他辞去了工部局的职务。斯诺夫妇、史沫特莱等国际友人也积极奔走。  “中国工合”的《章程》很快在艾黎的主持下诞生了,并且被提交到了上海的“星期一聚餐晚会”上。后来,这个《章程》得到了国共两党的一致赞同,“工合”运动也就轰轰烈烈地搞了起来。“工合”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大后方和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工业合作社,争取国际援助,进行生产自救,组织职工培训。这样,既可以弥补战争给中国工业体系造成严重破坏带来的物质匮乏,又可解决部分难民的生活出路。


中国工合一开始就在西北这个抗战的大后方扎下了根。1938年,工合创始人之一卢广绵带领工作人员由汉口出发,经郑州、西安到达宝鸡。当时的宝鸡,难民,成堆,生活非常困难,社会秩序也很混乱。卢广绵到宝鸡后,立即召集这些流亡的难民及当地个体手工业者,一方面向他们宣传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一方面组织他们生产自救。西北第一个工业合作社——宝鸡铁器生产合作社诞生了。卢广绵还在宝鸡建立了工合西北区办事处,紧接着又将业务向陕西全省、甘肃、青海、宁夏等省推进。仅就甘肃而言,如天水事务所就组织了机器、火柴、面粉、棉毛、纺织、皂烛、造纸、榨油、印刷、油墨等工业合作社,秦安、甘谷等地还分设厂机构;因为清水、张家川、甘谷等地盛产羊毛,又组了毛编织生产合作业务,及时供应了抗战的需要。甘肃工合运动推行得最好的地是兰州和天水。1939年3月,兰 州工合事务所创立于兰州市东稍门下东关街路北(今庆阳路东段),事务所设主任一人,在不同时期曾设立过合作、宣传、技术  妇女、总务、会计等股,分管具体事务。另外,事务所还附设了军毯管理处、工合实验厂、毛毯纺织厂、兰州工合金库、兰州工合供销处、工合运输站、兰州工合弹毛厂、兰州工合合纱厂  兰州工合医务所、工合联合社、兰州工合研究所、工合培黎学校等专业机构。工合合作社的社员以本市闲散人口为多,他们绝大多数是听了宣传,对合作事业的优越性有所认识的失业工人和不能维持生活的小手工业者。


兰州工业合作社的分布范围较广。当时兰州市西郊的费家营、孔家崖、刘家堡,黄河以北的穆柯寨、赵家庄、盐场堡,东郊的宁卧庄、岸门街、张家滩,区的颜家沟、中街子、中山路、西城巷、横街子、东稍门、下东关等处, 都有合作社的组织。合作社的生产范围非常广泛,但组织最多、规模最大的仍属毛纺织社和棉纺织社。合作社的产品主要有提花毛毯、军毯、粗毛呢、毛线、平布、条子布、皮鞋、各种木器家具、机器零部件等,不少产品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兰州工合事业对于兰州的经济曾产生过较大影响.当时,兰州,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工业基础仍相当薄弱。在实行工合以前,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几个省的工业总投资,比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一个装配线上的一个工厂还要低。工合的出现,兰州等地形成的工业生产大军,给祖国的大西北带来了生气,打破了多年来工业战线上的沉寂现象。


建国后,工合机构被归口合并供销系统。至此,工合组织也就寿终正寝了。

 

路易.艾黎与培黎学校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人,1927年4月,艾黎首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起初,他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任职,对于中国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  并对灾难深重中国人民深表同情。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与斯诺等国际友人一起倡导建立厂中国工合组织,并先后担任工合的国际委员会委员、实地工作秘书和技术顾问,经常奔走于我国西北和川、康、滇、黔、湘、桂、赣、闽、粤、浙、皖、晋、豫等地区的城镇乡村,组织和发展各地的工业合作社,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1941年,艾黎在陕西双石铺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学校起名为“培黎”,一方面是艾黎为纪念他的一位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过贡献的美国朋友培黎,另一方面也暗喻培黎工艺学校的宗旨是为中国黎明培育新人。学校是在艾黎的朋友乔治·艾温·何克的帮助下筹办起来的。当时,学校只有63名学生,在何克的带领下,师生自己动手,烧砖瓦石灰,运木料,安装纺毛机,一边上课,一边劳动,形成了培黎学校半工半读的特点。到了1943 年,随着工合运动的发展,兰州工合事务所为了给合作事业培训技术工人,在兰州也成立广培黎学校。


1944年IO月,艾黎来到山丹选了新校址,培黎学校便于同年12月迁到山丹  1953年,培黎学校又从山丹迁到兰州市十里店,艾黎一直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和名誉校长.培黎学校也成为我国最早培养石油工业人才的摇篮之一。


离开山丹的同年,艾黎就到北京定居。但是甘肃的山山水水,山丹人民的深情厚谊总是萦绕在他的心头。他曾先后四次来到甘肃,来到山丹,并把自己多年收集珍藏的3700多件文物、2388册珍贵图书捐献给了山丹人民。1987年,新西兰人民的优秀儿子、与中国人民共同生活战斗了近60个春秋的国际主义战士路易.艾黎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