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浪”尖托克逊

时间:2012-04-12 12:08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文/记者 石川 点击: 载入中...

 


  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时遇到天山阻隔,便被拦截在了天山的一端。当强劲的狂风“大坝”溃决的时候,强风就在托克逊县西北部的天山地带30平方公里范围内,沿着18个山口向着下游的平原俯冲了下去。这些风口浓缩了风的体积,增大了它的能量,一到托克逊的平原地带,就如下山虎猛扑过来,横扫了整个托克逊。新疆是我国的多风地区,有九大风区之说,但因为其他风区都是无人区,而托克逊风区拥有众多的人口和富饶的耕地,因而便成为了我国著名的“风城”。

  “绝”对经典

  A

  大风曾经给托克逊县人带来了莫大的危害。大风一来,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庄稼和房屋等均受到了很大破坏,人们都是谈风色变。大风在大多数时候都带给了人们悲伤的回忆,但乐观向上的人们并没有屈服在肆虐的狂风的魔掌之下,相反,他们奋起反抗,用锄头和坎土曼种下了一颗颗绿色的希望,并不断耕耘着、收获着……

  托克逊人民始终是带着那种乐观的态度在跟狂风争斗。与风的较量多了,便产生了很多关于风的故事。悲伤的故事人们从不愿提起,人们口耳相传的,都是些幽默风趣的故事,大概人们是想通过一种积极的方式,激励一代代的人们去跟狂风斗争吧。老汉的胡子大多微微偏向右边,人们开玩笑说都是因为托克逊的风大,把它吹向了右边。那为什么不吹向左边呢?这其实是老汉们经常用右手捋胡须,时间长了便将胡须捋向右边去了的缘故。相传曾经有户人家住在沙漠边缘,一天晚上大风来袭,第二天一早,这家人醒来一看,房屋竟然出现在了沙漠腹地几公里处。还有人说,托克逊县姑娘们的腰细,也是被风吹的缘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最精彩的,还当属记者近日于席间听来的一个故事。

  相传清末有一个书生,叫姬思,生活在渤海一带,科举落榜后靠打渔生活,性格放荡不羁。姬思自恃才高,目无一切,他伤感于怀才不遇,又报国无门,因此每日郁郁寡欢,独自畅饮,作姜太公无饵之垂钓。后来,姬思因为急着引渡,和几个市井船夫发生了口角。最后,船夫们抢了他仅存的钱,然后把他打伤扔进了大海。姬思游了大半个夜晚,待他爬上岸时已经半死不活了。他最后被左宗棠的部队救下,便跟随左宗棠部队“赶大营”来到了新疆。在途经托克逊县时,忽然起了大风,遮天蔽日,目不能视。时当夜晚,姬思便摸摸索索进了一户人家,谁料这是一户寡妇人家。不过风太大,好心的寡妇还是留姬思住了一宿。后来,姬思做了左宗棠的助手,和左元帅说起这事儿的时候,左元帅立即出了一个上联叫姬思对:人不留人,风留(流)人,风留(流)一夜。

  平日以对对消闲作乐的姬思一时语塞,竟无言以对。他只得悻悻地说:“左元帅出对,乃是‘绝’对啊。”听此一说,左元帅自然为自己的神思而高兴。

  后来,姬思重回故里,路过自己曾经被歹船夫打入水里的地方,想起了左元帅的上联,忽然茅塞顿开,想起了那个“绝”对的下联:客拒行客,水行(性)客,水行(性)半生。

  “绝”对虽然有了个聊似勉强的下联,但托克逊的风依然肆虐地刮着,丝毫没有停下来的势头。

  望风而“掏”

  B

  曾经的乱砍滥伐给托克逊县严酷的自然环境又雪上加了一层霜。原来清冽碧蓝的河流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茂盛的芦苇包围着,后来由于村民们乱砍树,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河流也变成沙河了。

  一年365天,托克逊县8级以上的大风就要刮100多天。大风刮得飞沙走石、惊天动地。据悉,1979年的一场12级大风,曾使全县100多人被埋进沙包而遇难。当托克逊变成为中国著名的“风城”的时候,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确实已经恶化到了极点了。不堪风沙之苦的人已搬走了,不甘心家园被吞噬的人坚持留了下来。

  防风治沙成了关乎生存的大事,托克逊人想了许多办法,试图挡住步步紧逼的风沙。

  意识到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后,村民们不乱砍树了,而是年年栽树。现在,托克逊县平均每人每年要栽上百棵树。村民们对村后戈壁、沙包上的植被的保护,立下了严格的规矩:任何人不许去破坏它,不许放牧。托克逊县战风沙可以说是新疆半个世纪来防风治沙的一个缩影。托克逊人不断采取封沙造林,飞播造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的防沙治沙策略,根据各地不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研究防沙治沙新模式,大力发展生物治沙、滴灌技术治沙,漫漫黄沙肆虐的气焰逐年走低。

  如今,走进托克逊,满眼望去是无边的林带,碧绿的庄稼,数米高的大沙包和无边的戈壁上长满了红柳、梭梭。这是因为,生活在戈壁、荒漠前沿的人们,为了改善生存环境,他们拿起坎土曼,坚持不懈、一代接一代顽强地与风沙搏斗,才在沙漠上建起了绿色家园。过去的望风而逃现在成了望风而“掏”了。

  夕阳照耀下的广袤大地绿树成荫,田畴碧绿,微风轻轻吹过,老人们亲切的祝福和笑声中显示着一派宁静美丽的田野生活。谁能想到,这里曾是风的王国、沙的海洋呢?

  “风”靡天下

  C

  托克逊人民很会变废为宝,曾经肆虐的大风,如今成了托克逊人民常念的致富经。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托克逊,人们都看中了这里的——风。

  科学数据显示:吐鲁番盆地西北部风区全年3~20米/秒的有效风速约为5000小时,有效风能密度为200~350千瓦/平方米,有效风能为1000~1500千瓦小时/平方米,区内风能蕴藏量每年可提供的电力相当于22亿千瓦·时,风能利用的最佳时期为4~9月。

  托克逊县有著名的“三十里风区”,风能资源极为丰富,因此充分开发利用丰富、洁净、环保的风能资源用于发电,一方面可以用于上网,输送到全国各地;另一方面可以直接用于托克逊县境内企业消耗。

  华电集团、华能集团、中国能源科技集团、广东核电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已先后抢滩托克逊等地开发风能资源,预计到2020年,吐鲁番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可超过1500万千瓦,成为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风能基地并实现风电规模外送。

  大风还给托克逊带来了另外一笔意想不到的财富——特色的旅游资源。盘吉塔格怪石林位于托克逊县克尔碱镇境内的盘吉尔塔格山山脊和山坡上,是由溶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峰林地貌,被称为“盘吉尔塔格”,维吾尔语意为“像多孔窗子的山”。这里风力强劲,风速快,强风吹蚀再加上山间雨水淋溶的作用,形成了千疮百孔类似太湖石造型的石林景观。石林单体构造一般为2~5米,大型的高度达十几米,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

  这种怪石林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石炭系火山岩山岳型石林,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惟一的火成岩风蚀石林区,品味高,形态完整,是神奇的风蚀地貌的自然博物馆。岩体多呈青灰或褐红色,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进入景区,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化作了人物,飞禽走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千年古驼、唐僧取经、李白问月、苍鹰俯瞰、鳄鱼出洞等,令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大风口沙浪尖上的托克逊,如今,已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迎接托克逊人民的,将是大风带来的“厚”果。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百名摄影家聚焦甘肃临夏 挖掘古丝绸之路“新颜”
  • 雅江县风光
  • “热的圣水”——阿尔山
  • 大兴安岭“要塞”牙克石
  • “中华诗词之乡”——青岩古镇
  • “女儿国”——莫洛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天水古城——羲皇故里一画开天

      :天水古城,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是甘肃省的东大门。古城西北面的卦台山,...

    • 红色圣地夜景迷人

      甘肃省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因红军长征会师于此而闻名。夜幕降临后的会宁,宁静...

    • 位于林芝地区西南部的朗县

      朗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位于朗县位于林芝地区西南部,地域面积约4106平方公...

    • 神秘古城疏勒:古丝路军事要塞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传递着人类文明,也形成了无数的文化遗址和历史古迹。...

    • 甘南赋

      地处中国西北之一角,身居九曲黄河之一弯;古通丝绸之路,开辟唐蕃古道;据守中原...

    • 雅江县风光

      至2011年底,雅江县辖区面积7681.5平方公里,辖4个片区、1个镇、16个乡、113个行政村、...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