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泰斗漫谈陕西历史文化

时间:2011-12-28 15:29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克林顿、萨科齐争着来西安,是把陕西看成中华文明的集中象征。

    ●陕西没有几个人敢拍着胸脯保证说我是100%的汉族。

    ●2000多年前,陕西人走在“对外开放”的最前列。●纯而又纯,封闭的,保守的文化是没有前途的,注定是要消亡的。

    酝酿已久的“长安讲坛”昨天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幕。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周敏主持仪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薛保勤、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到会并致辞。

    薛保勤指出,“长安讲坛”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引领社会科学界、服务社会、满足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人文陕西和文化强省的现实需要和基础性工作。

    为将“长安讲坛”办成一张繁荣学术、服务陕西、服务文化、服务大众的文化名片,薛保勤强调要通过百姓化的视角、通俗化的表述、学术化的理论支撑、学者化的报告团队,打造我省公共文化的服务亮点,构建我省公共文化的服务平台,生产我省公共文化的精神产品,形成我省公共文化的服务体系,在服务大众和服务决策、服务党政两条战线展开,在通俗化与学术化两个领域同时推进,在普及的过程中提升、提炼、提高,在提高的实践中进一步普及。

    随后举行的首场讲座中,专家们漫谈陕西历史文化,剖析深刻、幽默风趣,让大家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受益匪浅。

    嘉宾主持

    王世平: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嘉宾

    石兴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及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袁仲一: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

    成建正: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

    陕西是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

    王世平: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正式访问中国,把西安作为访华的第一站。去年,新上任不久的法国总统萨科齐首次访华,第一站又是直奔西安。他们把访华的第一站选在西安,实际上就是要表达美国和法国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明的一种尊重、一种敬意。也许克林顿个人未必就那么喜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但他是代表美国来到西安,表达的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尊重。他们争着抢着要来西安,实际上是把陕西看成中华文明一个集中的象征。

    一说到西安,人们总喜欢说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但我认为仅仅用十几个王朝不足以概括陕西。我给陕西下了几条定义,第一个就是陕西是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请石兴邦先生给大家做一个阐述。

    石兴邦:河南是最早发现仰韶文化的,在后来的进一步考古发掘中发现,仰韶文化的范围极大。中国的北方,甚至中国的南方,以及泰国、越南这样一些地方,都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而陕西发现的有关仰韶文化的数量和重要性都比渑池有很大的增长。仅宝鸡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存数量,就相当于一个河南省的。

    王世平:石先生谈到仰韶文化,我给各位稍微补充一下,仰韶是一个地名,在河南的渑池县。1922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渑池仰韶发现了一种彩陶文化,他将之命名为仰韶文化。

    第二个定义,陕西是中华民族和起文明的发祥地,这一点请成建正先生做一个阐述。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文明的发祥地

    成建正:我是晚生后学。黄帝一直是被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陕西无论从古史传说还是古遗迹来说,都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第二,中国是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和建都朝代最多的国家,在西安建都的朝代总共是14个,有说13朝。大夏在陕北统万城曾经建过都,如果从整个陕西省的角度来说,应该是14个王朝。建都的时间累计起来长达1077年,这恐怕在世界上都很少,在中国是绝无仅有。

    第三,陕西是中国各种文明相融合、发扬光大的地方,陕西四周跟七个省、一个直辖市相接,是和周边省份交往最多的地方。对丝绸之路各省都很重视,我们和邻省之间关于丝绸之路也有过争议,但是丝绸之路从长安开始,由张骞完成是肯定的。

    还有一点,陕西是中国的大地原点所在地,泾阳有一个“永乐镇”,这里是测定的中国大地原点。作为封建的中央政权,恐怕在这建都是最合适的了。

    我还想说陕西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大事最多的地方。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100件大事》,从人的起源一直列到中共十六大,在中国发生的100件大事,发生在陕西28件,占将近30%。

    另外我们陕西一直是富庶之地,黄土自肥,是一种天然的沃土,只要一下雨,他就产生肥力,最适合人的生活。

    我插一件小事,今年3月26日我们馆正式对外开放,全国各省和直辖市的博物馆馆长看了这3002件文物之后,有五六个馆长给我表达一个类似的意思,就是你这么个搞法我们以后还做不做展览了。他们的意思就是你们的东西太丰富了,这也反映了我们陕西历史文化的厚重。

    王世平:刚才成建正馆长激情洋溢地讲了炎黄,说陕西是中华民族和文明的发祥地,我给他稍微补充一下,轻松的话题。

    1961年中国确定了180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本要根据这个地方有什么重要的文化遗存,有没有经过比较重大的科学发掘。但有一个是完全根据传说定的,就是咱们的黄帝陵。黄帝陵并没有非常确凿的、可靠的历史记载,但它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被定为古墓葬第一号,根据的是中华民族的感情。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在黄陵这个地方开始祭祀轩辕黄帝,一代一代传下来,有东西没东西已经不重要了,人心所向,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认同、一种血缘认同。

    现在很多地方在争历史古迹,比如说我现在用推土机半个钟头就可以推起一个土堆,现刻一块碑,现盖一个房子,把它做旧。但黄帝陵有一棵大柏树,高23米,七搂八拃半,这个柏树大约5000年,正好和传说中轩辕黄帝的时代相吻合。我们只要知道在5000年以前,一直有后代不断地在这儿种树,黄帝陵有5000年的树,有3000年的树,有2000年的树,一直种到现在,整个山上现在有八九万棵柏树,这个东西做不了假,是铁证。

    我给陕西的第三个定义,曾有十多个王朝在陕西建都,具体是13个、14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周、秦、汉、隋、唐在陕西建都,这是中国古代的精华,其他多一个、少一个的没关系。请袁仲一先生给大家讲一讲!

    史上最强大的朝代在陕西建都

    袁仲一: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这就13个,如果加上大夏是14个,另外还有。这是可以研究的问题,但是这些王朝里头,最主要的还是周、秦、汉、隋、唐这五朝,其他几个朝代时间都比较短,影响较小一些。

    这几个朝代就是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都是极其辉煌的时代。陕西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汉唐时代就有长安了,她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世界性的大都市、国际性的大都市。这一部辉煌的历史,不单纯写在文字上,而且大量刻印在三秦大地的实物上,是一部活生生的可以触摸的历史。

    西周时代灿烂的青铜文化,埋藏着丰富的地下文物宝藏。宝鸡农民要动土,经常有大批的文物被发现,像1976年扶风庄白村的一个农民,在平整土地的时候,一下发现一窖青铜器,达103件,有一个都达到了284克。其他的就多了,窖藏墓葬的,经常动土就会发现。再举一个例子,1966年扶风一个农民在修猪圈的时候,挖出来青铜器,两件大型物体。所以讲西周文明不能不提到灿烂的青铜器文化。

    另外,周王室采取了分封制、礼乐制和宗法制,这个整体的文化体系,像一个精神纽带一样,从政治、经济、社会、信仰等各种层面上,把华夏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历史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秦始皇时代,消亡六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是有跨时代意义的。

    当然汉代的东西就更多了,走在这个地方,不由得引起你的遐想。汉代在文化上的成就,在中国文明的发展史上,具有辉煌的意义。到了唐代就更为辉煌了,用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话来说,从夏商周以来,中国的强盛、发展的高度没有超过唐的。咱们历博库房里头藏有敦煌壁画500多幅,每一幅都是价值连城。你往碑林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那些大家书法,它们成为后世书法的典范。

    唐代那种包容性、那种广纳百川的精神,是很重要的,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无穷的创造力,这种包容、开拓的精神直到今天也鼓舞着我们进一步的改革开放。纯而又纯的文化,事实上是没有的,封闭的,保守的和外围不接触的文化是没有前途的,是要消亡的。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文明融合的中心

    王世平:刚才袁先生用全方位的眼光把陕西的历史文化做了一个勾画。我关于陕西还有一点定义,简单的说就是,陕西是农业民族和草原民族包括他们的文化,长期冲突、交流、融合的中心,也就是说陕西是一个民族融合的中心,是一个文明融合的中心。

    陕西没有几个人敢拍着胸脯保证说我是100%的汉族,因为中国历史上几次民族大融合的中心都在陕西。我们都听过一句话,魏晋南北朝时候的“五胡乱华”,实际上当时是16国,少数民族很多,不止5个,但是乱的这个 “华”,乱的最厉害的就是陕西。陕西这个地方就连陕西的中心地区关中,少数民族的人口超过了汉族的人口,也就是说汉族的人口也不到50%,也变成了少数民族。

    我们今天一说起陕西,可能给人的印象是比较封闭、保守,但是在2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 “改革开放”的先驱,“对外开放”第一人就是张骞,他就是陕西汉中人;维护丝绸之路的一个著名的人物班超,他也是陕西人,也就是说2000多年前,陕西人走在这个“对外开放”的最前列。

    现场语丝

    王世平:历博有一颗黑色的独孤印,这颗印24个面中16个面有字,他的主人叫独孤信。独孤信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他的两个女婿一个外孙分别是三个朝代的皇帝,而且包括了隋唐两大王朝的开国皇帝,有人把独孤信称为“中国第一老丈人”。确实没人比得过他这么厉害。

    但是独孤信是鲜卑族人,他的女儿当然也就是少数民族。杨坚称自己是“宏农杨氏”,汉族第一等的高门大姓,有学者认为杨坚是假冒的,现在不管他是不是假冒的,算他是汉族,可他的皇后是鲜卑族,他的儿子隋炀帝身上肯定是一半的混血儿。李渊自称是“陇西李氏”,这也是假冒的,他的妈妈是鲜卑族,李渊身上肯定至少是一半汉族一半少数民族。李渊的皇后又是少数民族,他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他身上至少有3/4或者说75%的少数民族血统,那么这样一来隋唐两大王朝,从最高统治者开始,身上都有这么多少数民族的血统。所以在陕西恐怕没有几人敢拍着胸脯保证说是100%的汉族。

    但这不是什么坏事情,正是由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在陕西交融,导致了陕西的历史文化变得博大精深,变得灿烂辉煌。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桂·熏奴贝
  • 庆阳婚嫁文化漫谈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