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

时间:2011-12-28 02:17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14世纪以后,藏医药在学术上分为南、北两派。两派的学术内涵各有所长,互有交叉。南、北两派均为藏医学的组成部分。

    藏医药?拉萨北派藏药水银洗炼法和“佐塔”工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拉萨北派藏医药是藏医药的主要流派之一,“水银洗炼法”、“仁青常觉配伍技艺”是独具特色的药物加工技法。

    藏医“水银洗炼法”简称“水银加工”或“佐珠钦莫”,藏族人民把“佐珠钦莫”称之为藏药的宝中宝,是藏族历代名医把含有剧毒的水银经过复杂的特殊加工炮制后,炼制成无毒而具有奇特疗效的药中之王“佐塔”。作为藏药材重要的加工方法和藏药实践的惟一精华,千百年来历代藏医药学者都非常重视该技术的实践与传承,并代代相传,使此技术至今得以发扬光大。水银加工的实践方法始载于公元8世纪玉妥宁玛?云旦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中,并在珍宝药“仁青常觉”丸的配方中有较详细的阐述。13世纪末,大圣邬坚巴?仁钦贝成功地进行了“水银洗炼”的冷热处理及祛毒等整个实践操作,并编著了《制水银论典》等著作,开创了藏药“水银加工”系统完整的实践操作,为“水银加工”的普及和弘扬作了无法估量的贡献。后经贤者噶玛巴?让琼多吉、苏喀?年尼多吉、贡珠?云丹嘉措等著名藏医药学家的不断实践和传承,使这一藏医药文化的精粹得以世世相传,继续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水银洗炼加工后的“佐塔”是配制名贵藏成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在藏医药的使用中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了近两千年的临床实践验证,应用面广,使用量大,是藏药中的极品,并具有延年益寿、强身壮体、减毒增效等功效。

    藏药仁青常觉配伍技艺本品成方于公元8世纪,始载于藏医经典巨著《四部医典》,是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并采用现代科学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经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对陈旧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胆等疾病具有独特疗效,沿用至今,以它的独特功效,驰名于中外,备受国内外医学专家和广大患者的高度评价。此方由一百二十多种西藏特有的天然动、矿、植物配伍而成,全国十多家藏药企业都在生产销售,其中多数药材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药物出现种群衰退甚至面临灭绝。为此,从藏药“仁青常觉”配伍和技艺出发,尽快保护和再生利用仁青常觉配伍中濒临灭绝的一些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西偏南的赛宗寺
  • 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化隆县
  • 青藏高原上的大型淡水湖——冬格措纳
  • 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
  • 班玛县如画风景
  • “西藏江南”——鲁朗林海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