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剧:沃土育奇葩 风雨半世纪(3)

时间:2011-12-28 01:30来源:兰州晚报 作者:雷媛 点击: 载入中...

  “在我看来,甘肃舞剧的成功经验是甘肃戏剧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核动力’——那便是剧组主创者对本土题材绝好的个性化开掘与把握、对陇剧本剧种特征的表现力的本真继承。从这个角度讲,《官鹅情歌》的诞生、实践与最终成功,本身已经具有了导向作用,客观上正在引领着甘肃戏剧在新的历史背景中的发展走向。这种多元的充满毅力和新鲜血液的‘引动力’是不囿于剧种界限而又忠诚于祖国舞台艺术事业的戏剧人所热情期望的,也自然是再塑甘肃形象的智力支撑。”严森林说。

  陇剧基地

  坊间有俗语说“干啥的吆喝啥”,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陇剧的吆喝声,遍地开花……今天,为了陇剧的未来,王亨继续在大声地“吆喝”着——

  王亨说,应该认识到,陇剧这种嘛簧伴唱、委婉绵长的艺术就是甘肃这片沃土上的一大特色,没有了陇剧,甘肃的特色就会减弱,甘肃的形象也会因之淡然。把甘肃建设成为特色文化大省,是省委、省政府基于甘肃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所作出的战略部署,我们保护、传承和发展陇剧艺术,正是这项战略部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从对陇剧、对甘肃地方戏剧资源不以为然的心态中解放出来,看到特色就是一种潜在的经济。“除省陇剧院外,应该把庆阳市确定为甘肃发展陇剧的基地,庆阳市已具备了这样的条件。陇剧从庆阳诞生,走进兰州,走向了全省,又走向了全国乃至更远,陇剧在庆阳地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至今保存着一支支比较活跃的创作演出队伍及剧团机构,这些年还创作了一大批原创的新剧目,而这种景象在全省都是比较少见的。”王亨说,有了庆阳这样的陇剧基地,他坚信甘肃陇剧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和王亨一样,杨光祖对陇剧的未来信心十足。“它的优越之处就在于它的时间短,它还是一个小孩子,发展空间非常大。它委婉动人的唱腔,嘛簧的一唱众帮,符合当下人的审美需求,不仅在北方,而且在南方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过,严森林觉得王亨的“吆喝”声还有些“小”,更应该大一点。“这既不是陇剧人‘干啥的吆喝啥’的乏善之声,也不是他们无的放矢的多此一举。在新时期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层层深化改革的浪潮中,除省上8个现在处于‘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可喜态势的直属院团外,全省各地市县的大部分原有的专业剧团及其在职的从业人员已在锐减,有的地方已经名存实亡或者花钱邀约外地的演出团体来本地支应,不少地方搞编剧、导演、音乐设计的主创人员几近绝迹,也很少发现和培养有剧团的各类后继人才,且艺校招生戏曲学员门可罗雀,近年来对全省专业剧团现状调查的报告显示,甘肃戏剧的载体和像陇剧这样的地方戏‘绿色植被’真的不容乐观……”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