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经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考试制度,更是一种抉择,用争论之声明晰心中的教义,执着虔诚地追逐着心中的理想。僧侣们用坚韧、用持恒、用清修去迎接属于他们的那个多彩的世界。
在一个阳光四射的下午我们也走进辩经场。阳光穿过古木森林,斑驳于地上,砾石上落下树影。下午三点,寂静的古寺开始人声喧哗,六七十个喇嘛身穿藏红色的露肩喇嘛服,手持垫子,光着脚走进场子。
最高级别的辩经相当于博士学位
这个下午,当我散步到一所当地的寺庙,以辩经之玄,向得道的高僧们请教。
在一棵撑开的巨大树荫下,他睿智道来,“辩经缘自古印度,它是藏传佛教的必修课,也是喇嘛提升佛学学位的唯一途径。它其实就像是藏区的佛教课堂,大家以口头辩论的形式提出论题,采用答辩的形式交流心得,接受质驳,得以明晰。”
从前,西藏的佛教僧侣们对于佛教经典的学习有着十分严谨的程序,宗喀巴大师及其以后的历代祖师制定了完整的学经体系:两年学《因明释量论》,四年学《现观庄严论》,四年学《俱舍论》,两年学《入中论》,1年学《戒律论》,习完5部经典共需11年时间。这些所要求的经典学习,并不是光靠师父台上的讲解或死记硬背,喇嘛们最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在辩经场上通过辩论彼此,互相学习,进而达到对经论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这才是辩经的真正要义。
汉族地区的寺庙里没有辩经制度,通常是师父台上讲,弟子台下听,有问题向师父请教。而在西藏,喇嘛们随师父学经只是第一步,他们不仅学经,还要向师父学习辩论的技巧和语言,才能上场辩论。每个喇嘛都必须参加辩经,每个人的水平在辩论场上显露无遗,学得不好的辩几句便败下阵来。在这里南郭先生是无法生存的。
最高级别的辨经是一年一度在西藏大昭寺举行的广愿法会上。“拉然巴格西”是最高级的学衔,相当于我们的“博士”学位。但是否能在最终的“格西”考试中成功晋级,并不在最后那场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学僧聚集大昭寺的法会上。应考其实只是一种形式,并非真正的考试。评级其实早在最终考试前多年,根据学僧的表现早已定下了。所谓的“应考”,其实已只是一种毕业仪式而已,只是在众人面前证明一下多年来所得之成绩并庆祝一番,其所得等级早已在应考前几年决定好了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法会上,大家都是笑容满面的辩经,并没有一般考试场景的紧张。
也许正是这样的考试制度,让那些临阵磨枪的人没有用武之地。唯有虔诚踏实地参悟每段经又,认真地在每一场辩经中深究每一个细节,方能在一步一个脚印中踩出属于自己的“格西”出来。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