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沿用的秦直道
我们先到达旬邑县文体事业局。局长燕培植帮我们翻阅资料,查看地图。从此处得知在甘肃境内刘家店农场处还有秦直道遗址。我们谢别燕局长,从旬邑县城沿211国道,到藻池向北上306省道,经马栏到刘家店林场。马栏至刘家店林场的路线正处于子午岭山脊上,是沿用原来秦直道的路线,如今却修成了现代的公路。
山路弯弯曲曲,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于傍晚时分赶到刘家店林场。在路边我们发现一块路碑,上刻有“秦直道遗址”等字样,是旬邑县所立。据说过了公路进入林场,就可以到甘肃正宁地界了,而且说起这一段的秦直道遗址,人们都说是甘肃正宁刘家店林场处有秦直道遗址,可是这块碑却又的的确确是陕西的旬邑县所立,真让人费解。
此处秦直道路面一般宽约五米,最宽处约十米,两旁路基高约1米到1. 5米,但不一定是原始路基。我们脚下被茫茫大雪覆盖的道路的确是秦直道。雪地里还有许许多多动物的脚印,我们猜测有可能是梅花鹿、羚羊、金钱豹等留下的,也有可能是牛、羊、野猪之类的动物留下的。此时,夜幕即将降临,此处显得特别凄凉、阴森,寒风刺骨,林间不时传来动物烦躁的吼叫,我们知道此处的确有野兽,刘家店林场就在子午岭最南端,地形复杂,地势险恶。
虽然天色已晚,但我们还是沿林场内的秦直道进行了考察。这里人迹罕至,此处的秦直道实际上就是林区正在使用的道路,有20公里左右,许多地方后来进行了修整。这里的路面不算太宽,一般在6到7米。但是此处的路我想当初肯定不会只有这么宽。可能是因为两千多年来水土流失,将原有的路基许多都毁坏了,后人又为了种庄稼或者其它用途将原有的路又加以修整作它用,所以路面只剩下这么宽了吧?
老周是个“敢死英雄”,他始终如一地跑在最前面,距我们约一里路,我和小马坐在车里等他们。大约过去二十分钟左右,小马指着远处对我说:“前面有一头奶牛。”我好奇地东张西望,由于车里有雾气,我没有看清楚,下得车来,我用望远镜一看,天啊,那不是奶牛,是一只健壮的金钱豹,它在注视着我们,并不时地向前迈上一小步。 我将望远镜递给小马,小马看了一眼,收起望远镜,立即开车向赵政绪他们追去。好在有惊无险,车艰难地拐了一个弯朝回走,再次走到我们发现金钱豹的地方时,赵政绪要下车拍一张照片,可此时夜幕急速下降,已经看不到二百米远了,所以也没拍成。赵政绪和老周感到很遗憾,我和小马先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后来还感到挺幸运的,只可惜没能拍上一张照片。
此处的秦直道是我们用眼睛去认定和感觉的,大家还是有些不太放心,总想找个当地人问一问具体情况,好不容易路遇一位老农,便上前询问,老农说:“秦直道?我知道,这条路长得很,淳化县是起点,一直向北走,好像要走到内蒙古的一个什么地方,你们是干啥的?”我说:“拍电视的。”老农紧张地说:“说句你们不爱听的话,你们这电视就别拍了。”我说:“为什么?”老农说:“这条路早就没人走了,听老人们说,这条路危险得很,路上有很多古村庄,有进去的人,没出来的人,沿途到处是陷阱和暗器,那都是古人们打仗时候埋下的。还有些地方路难走得很,走着走着就迷路了,迷了路走不出来饿都要把你饿死的。你就是不进古村庄,一路也会碰到野兽,那一路上,野猪和豹子多了去了,好在这冬天蛇都冬眠了,否则蛇也不少。听说多年前有两个外地来考察子午岭秦直道的,就是叫豹子吃了,有个山里的猎人看到的时候,只剩下一堆骨头,旁边是几件血衣服和一个照相机。”
老人说得毛骨悚然的,我们确实捏了一把汗,但是害怕归害怕,几个人依旧不死心,看到旁边有一个学校,进去后才知已经废弃,里面空无一人。又费了一些周折终于找到刘家店林场场办,林场书记翟广生热情接待了我们。经介绍得知刘家店海拔1360米,秦直道由此往北先后与甘肃的正宁、合水、庆阳、华池、宁县等县的部分地界“亲密接触”。
翟广生还介绍了一些关于秦直道和林场的情况。他说现在位于刘家店林场的306省道就有一部分是在秦直道线路上修建的,而林场现用的道路,也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道路就是利用原秦直道的路基修建而成的。
采访完已经到了下午六点半了,此时已是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决定到黄陵住宿。由小马开车,路面太滑,没敢开快,到黄陵县招待所已经是晚上10点多钟了。
现代最早发现秦直道的人
住到黄陵,是为了能采访上兰草先生,他是现代最早发现秦直道的人。
我们在黄陵轩辕庙贵宾室见面。兰草当时是68岁。他1956年起在富县县报工作一直到1981年,而后又在陕西画报社等单位从事新闻工作。他已经出版十几本关于黄帝文化的书籍。他对秦直道特别了解,从1961年就开始研究和关注。兰草第一次遇见秦直道是在六十年代初因考察陕甘两省边界,误走上秦直道的。兰草对同伴们说他找到了秦直道时,当时的向导还认为他胡说。晚上他们夜宿杀人庄(也叫杀人沟),他躺在吊床上打开手电翻看了一些资料,确定他发现的就是秦直道。后来他又看了许多资料,就写了一篇文章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事后香港等地纷纷有人打来电话,各界人士对秦直道也就开始有了议论和争议。他第二次走上秦直道是在七十年代,当时是因为生产队的一条狗给弄丢了,他带人寻狗,又再一次误走上秦直道。事后他又在《西安晚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秦直道的文章,再次引起了争论。
兰草说真正的秦直道最宽处有60米,在富县和尚塬上,可以并排开行十五辆卡车,秦直道在子午岭上路线由南向北经石门山-正宁-刘家店-上畛子-艾蒿店-沮塬关-安塞镰刀湾-志丹等地,并说这一路秦直道都很明显,路基保存也较完整,从黄陵的秦直道向南走到上畛子林场再到艾蒿店,现在这一路有石油勘察队,车还能开过去,可以一直到和尚塬。兰老说和尚塬上的秦直道非常漂亮,很值得一看,他像一条巨蟒伏在地上,很是壮观。
谢别兰草先生,我们继续出发,一路北行,前往富县。
向槐树庄进军
车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摆摇不定,不时有人的头碰到车上,虽然很累很苦,但大家还是信心十足地盼望能见到宏伟的秦直道。尽管我们胃里已经翻江倒海,但始终意志坚强,我们说大不了四个人在车上坐一晚也得去。
前往富县槐树庄的路程是六十里,我们花了两个半小时才到。这里有槐树庄农场(劳改农场)和延安市林业局下属的槐树庄林场。槐树庄曾是秦直道线路上的著名兵站,这在我们的实际考察中也得到了证实。
车离开林场办事处约三里多路,一辆摩托车随后而来,小马将车停住,拦住摩托车问路,其实骑摩托车的两人也是来追我们的,他们是林场的职工,以为我们是来此探监的,主要怕我们乱扔烟头,引起山火,所以前来加以警告。我们掏出了证件,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姓赵,另一位名叫谷传忠,是槐树庄林场林政股股长。谷股长一听我们是为秦直道而来的,很是兴奋,自告奋勇地要为我们当向导,他对秦直道了如指掌,他说他的工作主要就是巡山,有时一天要上几次山,山间的一草一木他都熟悉得很。
有了向导,我们不用再问路,也不用走冤枉路。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的车调过头又朝北走,在来时的一个路口停下,然后徒步上到山梁,梁上的古道就是秦直道,当地人习惯叫秦直道梁。上山的路非常陡峭,也没有明显的路,没人带路是很难上去的。从槐树庄林场旁的油坊台朝北边山梁上眺望,可以看到一座烽火台。这座山梁当地人称“上畔子梁”。往西还有一座“电杆梁”,可能是因兰州军区某通讯连曾在梁上架线布杆而得名。我们就从这里的陈家河沟往北循秦直道的路线爬上山梁。这段秦直道路面相当宽,路基夯得十分坚硬。2010年考古发现秦直道上有盘山道,这一点可以说明秦直道并非全部都是开山填谷,当时修建的时候也是因地制宜,并解释了为什么秦直道的修建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可以主体全线贯通。
尽管两年半全线贯通,但并非豆腐渣工程,正因为路基结实,到后来还有人在路基下挖窑洞居住。我们没走多远就发现几处路基下修建的后来又被废弃的窑洞。
此处的秦直道跟其它地方的秦直道一样,只长灌木不长乔木,路面上低矮的艾蒿、杂草现已枯萎,但依旧能看出它们有着坚强的毅力和伟大的生命力。从南向北右边的沟壑像乌龙潭般斜泻下去,深不见底,谷股长说此沟叫杀人沟。
地理链接
秦直道选址之谜
秦直道所走的路线多半都是沿着崇山峻岭而行,而且还是走的山脊,堑山堙谷,修路难度可见一斑。
现在修公路勘测线路可以用卫星遥感定位系统,当初修建秦直道没有这些技术。直道阴山以南的子午岭上至今都是野兽繁衍森林茂密的地方,根本就不可能有路,连当地老百姓踩出来的小路都不可能有。所以它只能是靠大量的人力一起上山,一边开路一边向前行。蒙恬当初是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考察出来这么一条路线,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来说蒙恬是相当不容易的。有关公路专家认为,当初蒙恬开辟这么一条路是用标杆定位,每走一段就立一杆标杆来决定大致走向,而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是在崇山峻岭中立标杆又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因为山上古木参天,标杆立短了根本就看不见。该专家说当初肯定是将大量的树木都给砍伐了,否则不可能立标杆,立了也不起作用。
秦直道的设计是相当合理的,上山的纵坡度不到10%。当时能达到这种平衡度是相当不容易的,估计当时测量路的平衡度是用盆子装水测量的,其实这种做法现在的工程还在沿用,只是不用盆子装水,而是有专门的水平面测量表来测量。
关于秦直道的修建技术,至今依然谜团重重。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