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7月23日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

时间:2016-07-23 08:01来源:大西北网-人民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1892年7月23日,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孙中山于1878年12岁时随母去檀香山就学,中法战争前夕返国,先后入香港中央书院、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学堂、香港西医书院(大学)学习。7月23日,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随即在澳门、广州两地行医。但是,孙中山很快就弃医从政,走上反对清王朝的道路。其早期革命思想的形成,归结起来:一、孙中山出身贫寒,16岁入私塾,受过儒家思想教育,但在檀香山英国、美国教会办的中学中,他更多地接受西方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影响。这有利于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二、孙中山的家乡,既是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如升平社学、太平天国革命、三合会起义等)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因此,孙中山从小深受反清革命意识的影响,乃至于后来常以洪秀全第二自命。三、中法战争前后,民族的苦难,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媚外卖国政策,促使年轻的孙中山立志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还在求学期间,他“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常与志趣相投的同学议论时政,倡言“无敬朝廷”,与陈少白、杨鹤龄、尤列三人,被人称为“四大寇”.同时,还结识会党人士,与创办西医书院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何启、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郑观应等关系密切。1894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没有任何结果。此时中日战争爆发在即,而清朝统治者却照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大修颐和园,忙着为慈禧准备60大寿庆典。深感民族危机的严重,目睹清朝统治的黑暗腐朽,有“国手”之称的名医孙中山,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为重要,同年秋即到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从此开始了他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历程。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1892年12月6日世界著名电子电器之父西门子逝世
  •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宋庆龄结婚
  •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大总统宣誓就职
  • 1911年5月5日孙中山成立“革命公司”
  • 1904年4月6日孙中山受困旧金山
  •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自行解除临时大总统一职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