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即有“机关枪” 一次连射28颗子弹

时间:2016-04-21 08:01来源:大西北网-每日新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说起来也许有人会不相信:清朝时,中国就已经有了“机关枪”--这枪十分了得,一次能连射28颗子弹,杀伤力远胜于“洋枪”,更别说传统的冷兵器--大刀长矛和弓箭了。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大清帝国军队所使用的兵器主要是大刀、长矛和弓箭,最先进的也不过是后来从国外买来的一些“洋枪”--虽说是“枪”,也不过一次只能射一颗子弹,民间俗称这种枪为“单子搂”.根本没有提到过“机关枪”.事实上,清朝时,戴梓就研制出了“机关枪”,只是后来束之高阁,没能广泛应用于战场。


    戴梓,浙江杭州人,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是军事发烧友。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的时候,大将耿精忠起兵反叛朝廷,清廷派兵平叛。戴梓闻讯后,主动向皇帝进献了他研制的最新型火器--“连珠火铳”.“连珠火铳”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它的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而且击发、填弹两个程序连动进行,无须像洋枪那样打完一发再填药,更是解决了旧式火铳用火绳点火,容易遭受风雨潮湿影响的难题。在战场效果也出奇的好,给叛军以极大的杀伤力。由于连珠火铳的原理与今天的机关枪相似,所以中外一些史学家、军事学家就把戴梓发明的“连珠火铳”称为“世界上第一种机关枪”.“连珠火铳”是现代机关枪的雏形,比欧洲人发明的现代机关枪早200多年,其威力和优越性超过当时世界强国的同类火器。


    戴梓在军械领域出色的才华,招来了一些人包括外国传教士的羡慕、嫉妒和恨,加之戴梓为人刚正,敢言人过,得罪了不少人。后来,一些人就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诬陷戴梓。久之,皇帝竟然信以为真,于是,将戴梓流放到了盛京(今沈阳),“忌者中以蜚语,褫职,徙关东。”这一流放就是35年。流放期间,戴梓贫困潦倒,“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踏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78岁时,戴梓在郁郁寡欢中因病辞世。


    戴梓死后,他的所有发明包括连珠火铳均受“株连”而被深藏于兵器库中,根本没有在军队中推广,更甭说批量生产了。康熙帝死后,戴梓的发明就更无人过问了,一来二去,连珠火铳便失传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关于乾隆帝的出生地 清朝三代皇帝三次澄清
  • 细数中国古代十大贪官
  • 明亡后为何“假朱三太子”频现?
  • 慈禧太后到底有多奢侈?
  • 清朝官员:从服饰看奢俭
  • 葡萄牙两次远征失败以诡计窃居澳门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