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飞行”

时间:2016-03-16 09:19来源:大西北网-北京青年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虽说古代人口密度远远比不上今天,但他们想飞上天空翱翔的冲动一点不比现代人差。古人的飞行工具大多存在想象中,虽然有的记录讲得绘声绘色甚至言之凿凿,但给今人的感觉仍然脱离不开神话的窠臼。


    正是因为披着想象和神话的外皮,古人才能将飞行设备安排得多种多样。大体说来,在笔记小说里有这么几种飞行工具,有动物类、器物类、机械类,还有励志类。


    《太平广记》提到飞行的鱼。江苏舒乡有个叫子英春的,善于游泳。捉到一条红色鲤鱼,养在水池里,一年多的时间里长到了三米多长,头上有角身体长翅,这可把他吓到了,跪拜在鱼前。鱼说:你别怕,我是来为你服务的,请骑上来,我带你高飞。于是飞走,到了年底回来找老婆团聚,随后又被鱼接走。这个故事似乎就是为了交代有这么一种飞行器,至于飞到哪儿去干什么,一概没提。


    晋代《南康记》里记载的飞行器是一把青竹杖。跟电影《十全九美》开头的故事一样,在外地工作的陈邻同志一有空就在晚上偷偷地乘龙回家,后来老婆怀孕,“母疑与外人通”--婆婆起了疑心,怀疑儿媳妇趁着儿子不在家和别人私通,于是严防死守,结果发现竟然是自己这个没出息的儿子晚上乘龙飞回家。那条龙到了家就化身为青竹杖,放在门口。老太太胆子大,拿起青竹杖,结果人家瞬间飞走。陈邻倒不在乎,以后再回家“乃御双鹄还”,改坐两只天鹅了。


    机械类的飞行器出现得更早,据《太平御览》记载,战国时代的魏安僖王感叹:“寡入得如鹄之飞,视天下如莽也。”想飞上蓝天俯瞰祖国苍茫大地,有隐者听说后“作木雕而献之”.以魏王的智商没有想到这东西真能飞,他评论说,这也就是个有造型没用处的东西,你浪费资源整个这玩意,肯定不是好人,抓来就要给人家上刑。这位隐者说,“臣闻大王之好飞也,故敢献雕;安知王之恶此也。可谓知有用之用,未寤无用之用矣。”意思是听说您是飞行的粉丝我才来进献此宝,没想到您竟然以貌取物,太没眼光了。隐者于是骑上木雕,翩然飞走。


    明代成化年间,松江城的人见到了不明飞行物,确切地说是天上飞着一条小船。是为“松江城郭之人,见空中驾一小舟,从东而西,又折而东,落序班董进卿楼上”.这则故事记录在《蓬轩类记》里。老百姓蜂拥而至前来看热闹,仔细观瞧,这船是稻草做的,比之飞鱼和青竹杖,这条草船倒有可能是人做的,因为很轻,被龙卷风吹来而已。只是当时松江城“天宇澄霁,皎无纤云”,并没有刮风,也算是奇事一件了。


    明代的《文昌旅语》记载,有人“尝习飞状,遂飞去不复返”,反复练习飞行的姿势,最终竟然真的飞走了。故事很神奇,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学习再重要,学习再刻苦,单靠自己的胳膊腿也学不会飞。虽然听起来挺励志,但不尊重客观规律显然不行。要知道,并非努力就能成功,大多数的时候,选准努力的方向比努力本身更重要。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古人发明的3种高科技灯
  • 包子、馒头,古人傻傻分不清
  • 古人住宅:王公才有“府” 宰相最多称“邸”
  • 失传千年的古代桌游:古人都这么玩
  • 古人上学那些事儿
  • 古人出行如何入住旅馆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