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夜间书店看开去

时间:2015-07-15 08:01来源:大西北网-羊城晚报 作者:唐螂 点击: 载入中...

广州夜间书店

 

  媒体用一种非常兴奋的语调,报道广州城中的第三家夜间(24小时)书店开业。就文化情怀而言,书店的开张,在目前这个纸质阅读正在淡去的时代里,确实值得兴奋。虽说经营书店也是在商言商,但有人摸索出一条能够让手有墨香书店继续存在于都市的生意路子,还是可喜可贺的。


  年前天河区体育东路的首家夜间书店开业时,恰逢城中不少文化书店的"缩业潮",然则,光阴逝去,这种新兴的经营书店模式,不仅是被"撑"下来了,而且开始颇有开花结果的态势,经营者似乎看好市场,开张起第三个门店来。从报道上看,这肯定不是一个暴利的行当,不过,也算略有盈余。这不简单,能在一个被普遍不看好的行业中,做出"略有盈余"的境况来,多少有傲人之处。这至少告诉许多传统阅读"悲观主义"者一个不同的结论:纸质书是有人看的,而且不少是年轻人。


  开家书店经营24小时,这是在以时间去换空间,这意味着就是要经营这个空间的氛围了。经营者很幸运,找到了便宜的店面,左邻右舍也不介意可能的24小时的喧嚣。经营者也很有头脑,不时组织志趣相投的沙龙式主题活动,于是形成了一个现实世界中的"朋友圈".


  夜间书店在城市中服务的是一个小众的圈子,但是小众不等于没有前途。严格来说,喝咖啡、品茶等,服务的也是个小众圈子,问题是要挖掘出自己的文化影响力。书是有选择的消费品,当然不可能做成"星巴克",但是读书和书的交流毕竟也是一种精神享受的活动,需要相应的氛围营造空间。夜间书店,应该是填补了这个空白吧。


  像书店这样的类文化商业空间,如何在都市中生存下去,这其实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的城市中,有很多被称作传统文化的载体,日子过得并不滋润。比如广绣、比如粤剧、比如菠萝鸡、比如南狮等等,对于这些城市传统文化的资源,有关部门似乎都或多或少地给予支持,但是它们更像是文物,很难再造一个市场。


  其实城市中很多与文化相关的东西,对于城市来说都有文化的价值。许多人喜欢追怀过往,也把过往的很多存在,作为文化的标志或者象征物来感怀。但是,大多数的怀旧者,其实是并没有意识到,很多的"过去"之所以无法持续到"未来",往往是因为存在环境的变化,使得那些后人所珍视的标的物,最后无法生存。北京路的书店群的蜕变萎缩就是一个典型的缩影。


  给文化类型的产业更多的生存空间,是现代城市管理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巴黎,我们可以听到很多的历史故事,并在城市中找到故事牵扯到的咖啡馆、图书店等等,于是我们觉得那个城市很有文化、很有历史的味道;然而,我们有没有想到,在巴黎,不少铺租是限价的,这种限价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注脚,而对于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店面行业,甚至有税收方面的优惠可以申请,从而,使得很多"传统"行业,还是能够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尽管夜间书店摆出一副展业的态势,但是它的生存模式却是非常脆弱的,其复制的经营形态,也是小心翼翼的。说实话,媒体和业界之所以总是关心书店一类的"坚守"型文化产业的生态,期待的很可能是:我们的城市会不会、能不能衍生出若干"保护性"的政策或者法规出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