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读书要不求甚解 多读书不易患心血管病

时间:2015-05-07 08:01来源:大西北网-金陵晚报 作者:施婷婷,于峰 点击: 载入中...

郦波

 

  4日下午,《百家讲坛》主讲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郦波现身明城墙台城书房,为台城读书会的朋友分享读书心得。

 

谈青春    青春期读书很关键


  一个人,什么时候开始系统地读书最为适宜?郦波认为是18岁,他举了子路18岁拜孔子为师和柏拉图18岁一心向学的例子,寄语年轻人要好好珍惜18岁的青春年华,为自己组织系统的读书计划。“其实,我也不反对电子阅读。我手机里就存着一千本书,但我还是认为,阅读应该成体系,要知道自己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


  虽然工作繁忙,但郦波一直没有放弃阅读的习惯。他说,读书对人的健康、情绪、思维、气质都很有益处。以健康为例,瑞典皇家科学院曾经做过调查,发现一个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读书的习惯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你越喜欢阅读,就越不可能得心血管疾病。

 

小学生可读《明朝那些事儿》


  对于读书,郦波认为要搞清楚这几件事儿--读什么书,怎么读,跟谁读等。现在很多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就给学生列出课外书单,其中包括很多中外文学名著,如《雷雨》、《日出》、《简·爱》、《呼啸山庄》等。郦波说,这些固然是不朽的文学巨作,但是否适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读,还是值得商榷的,“可能年纪大一点,再多一点人生阅历来读这些书,会更好一些,读的时候也更容易有共鸣。”


  “不读历史,是这一代孩子的危机所在。因为与历史割裂,会导致他们不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哲学,这很麻烦。”郦波建议,小学生应该多读史学和哲学。特别是一些通俗的历史读物,比如《明朝那些事儿》。在他看来,这本书不仅有很好的历史观,故事也讲得好,故事背后的道理也不难懂,很适合孩子去读。在自己儿子上小学的时候,郦波就建议他读读《明朝那些事儿》。

 

谈境界  读书要“不求甚解”


  郦波还把读书分为三种境界:分别是读懂书里的人、读懂写书的人以及“不求甚解”.看到大家对“不求甚解”感到奇怪,郦波解释说,“不求甚解”现在是一个贬义词,但在古代却是一个褒义词,它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五柳先生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文章的大意。每当有自己的体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别为“读书无用论”添注脚
  • 作家梁晓声谈阅读:读书的人多起来是好事
  • 读书是快乐的事情 是生命的一部分
  • 学者楼宇烈:读书是快乐的事情 是生命的一部分
  • 李修平:读书就像与老朋友的交流
  • 实体书店要“他救”也要“自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