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不只是空洞的仪式

时间:2015-04-07 11:18来源:大西北网-京华时报 作者:刘志权 点击: 载入中...

清明节

 

    希望祭扫和踏青,对我们所有人而言,不只是空洞的仪式,而应该细细品味其内蕴,使其成为一次灵魂休憩与洗礼的机会。


    乍暖还寒时节,迎来了清明。短暂的3天小长假,让我们得以重逢暌违已久的亲人;或者与家人朋友,行进在踏青扫墓的路上。


    扫墓和踏青,是清明节的两大主题,二者又有内在的一致性,那就是“清明”.“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清明,具有大自然的清明、个人内心的清明、政治的清明三个层面。


    这些年来,清明祭扫踏青似乎日益得到重视,这是好事,其中可以隐隐看到清明之风所形成的良性循环。国家层面,通过严惩腐败在全国形成清明之气,个人层面也就多了“日三省乎吾身”和“修身养性”的清明,而“复得返自然”,正是清明生境下的理想结果。


    那么,通过清明节的扫墓和踏青,我们又在承袭什么呢?


    先说扫墓。清明祭扫,是返本追宗、缅怀先人的仪式。重视祭扫,有双重的好处,一是有助于弘扬“孝”的传统美德--孝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核,古代往往忠孝并举、孝廉并举。不能想象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能对国家尽忠,古代有“岳母刺字”的佳话,由对父母之孝而至对国家之忠,是孝应有之义;孝也能促成廉。不少已经锒铛入狱的贪官,在忏悔时,都涕泪交加地提到,忘记了当年父母的教诲和对父母的承诺。第二个好处是,能够让我们及我们的孩子,通过对先人恭敬肃穆的礼敬仪式,培养敬畏感。科学的昌明,容易使人们打破敬畏;道德的弘扬,则让我们重建敬畏。窃以为,敬畏感的缺乏,正是法治推行的主要阻力。


    再说踏青。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人与自然高度合一。即便如此,也会常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之叹。今天,我们常说,追求物质的脚步过于匆促,灵魂已经落在后头。因此,清明的自然,正是我们安放迷途和疲惫的内心的理想家园。


    希望祭扫和踏青,对我们所有人而言,不只是空洞的仪式,而应该细细品味其内蕴,使其成为一次灵魂休憩与洗礼的机会。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该对以假乱真的冥钞较真了
  • 莫放任景区“趁春打劫”
  • 安排“民俗假日”一定要尊重民俗细节
  • “清明代扫”遇冷是种传统回归
  • 清明节“时髦祭品”烧出文化粗鄙
  • 忧伤的清明节变成喜乐的复活节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