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北京招兵:亲自编写军歌

时间:2015-01-13 08:01来源:大西北网-人民政协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冯玉祥

 

冯玉祥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消息传来,冯玉祥于大年初三(2月20日)登上去北京的火车。冯玉祥到了北京,先在西单横二条的京畿军政执法处住下,在此与李鸣钟不期而遇。李其时正在执法处当卫士,是冯到北京后见到的第一位他的“二十镇”袍泽。


    2月28日,驻防京畿的陆军第三镇发生兵变,北京四城火光冲天,变兵大肆抢掠。兵变平息后,袁世凯对京师的拱卫不再信赖北洋六镇,决定编练中、前、左、右、后5路备补军,委陆建章为左路备补军统领。


    左路备补军辖中、前、左、右、后5营,冯玉祥被任命为前营(二营)营长;每营辖中、前、左、右、后5哨(连),哨官相当连长;每哨辖3排,每排辖3棚(班)。


    虽然冯玉祥被委以二营营长,手下还没有一兵一卒,便着手去直隶景县招募新兵,随行的有中营(一营)前哨哨长宋哲元。3月5日,冯玉祥前往景县募兵,到10日为止,顺利招满一营新兵。应募的新兵全部是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曾经当过兵的一个不要。要甄别后者,冯玉祥就提出了一个简易办法:令应募者站成一列,突然大呼一声口令“立正”,大凡当过兵的,会本能地做出“立正”动作。此次景县招募的新兵中,有不少人日后成为西北军着名将领,如孙良诚、刘汝明、佟麟阁、程希贤、韩占元、刘玉山、李长清、曹福林、安树德、张俊声、陈新起、张德顺等。


    冯玉祥带队回到北京,于正式编队之前,先在南苑军营对新兵进行为期5天的简单训练。这时的新兵没有军装,更没有武器,一个个蓬头垢面,鹑衣百结,走到街上,犹如乞丐。用冯自己的话说:“怎么看也像一群叫花子,我自己就像一个花子头。”


    冯营在南苑滞留期间,仍有人前来应募,如石友三、过之纲、冯治安等未来的西北军将领。


    在进行术科教学中,为便于士兵牢记训练要领,冯玉祥亲自编写了三首军歌:《战斗动作歌》《射击军纪歌》和《利用地物歌》,这三首歌后来成为冯军着名的“三大军歌”,歌词摘录《典范令》的要点,曲谱则借用基督教赞美诗的旋律。


    半年之后,冯营告别三家店,移驻北京平则门(阜成门)内,仍一边训练,一边守护设在北京城西南隅工部王恭厂的旧火药库。冯玉祥为官兵编纂一本名曰《精神书》的小册子,其中分“道德精神”、“爱国精神”和“军纪精神”三部分,凡80余条,每条都是格言式或语录式的条目,“有过必改,过则勿惮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胜于无过。”“古今英雄,百战而不死,非是怕死,乃是真不怕死。”这些条目官兵都要朝夕诵读,会背会讲,此后的西北军也是如此。以致后来笔者(韩宗喆)祖父韩复榘主鲁时期,还能对《精神书》倒背如流。


    1913年3月,一位19岁的学生在北京投效左路备补军第二营中哨充亲兵,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的西北军名将葛金章。


    这年春天,左路备补军训练告一段落,二营一部留在城里担任勤务,负责城防,兼为外交部大楼等政府重要机关站岗;一部仍返回三家店守护陆军部军械局。韩复榘随营部驻城内。9月,左路备补军奉命改编为“京卫军”,下辖左翼第一团和左翼第二团,陆承武营扩编为左翼第一团,陆任团长;冯玉祥营扩编为左翼第二团,冯任团长。


    为了扩编部队,冯玉祥带上李鸣钟等几位官佐头目赴河南郾城一带募兵。李是河南沈丘县人,不到两个星期,便招足1600名新兵,其中有吉鸿昌、梁冠英、张凌云、田金凯、赵廷选、魏凤楼、程心明、雷太平、雷中田、田春芳、李团沙、李曾志等,这些河南籍的新兵后来都成为西北军第二代着名战将。


    另外,席液池、韩德元(韩占元的胞弟)、丁汉民、曹梦九等虽不是这次招的,不够兵格,但被收在军营伙房内当伙夫,3个月后补为哨兵。


    不久,冯营奉命开往北苑训练两个月,其间新兵开始编制成营,每人领到一套黄色布军装(戏称“黄马褂”),每哨发90支破旧的老枪,分单筒毛瑟步枪和双筒毛瑟步枪两种。冯治安初为伙夫,后补前哨哨兵。石友三初为马夫,后补左哨哨兵。


    5月中旬,冯营开往京西三家店,一边训练,一边守护陆军部军械局。


    这时,笔者的祖父韩复榘听说老管带冯玉祥在北京又当上营长,时下正在邀集旧部(冯玉祥在第十六混成旅第一期模范连当学兵期间,笔者祖父韩复榘是他们的上级排长),赶紧于6月初离家,很快就在京西三家店找到了冯玉祥。冯玉祥先安排祖父在二营任什长,未及1月,又让他做起老本行--营部司书。


    冯营在三家店驻扎半年,其间又有一些前二十镇袍泽前来投效,如赵席聘、谷良友、张维玺、马式彬、冯安邦等,初皆委以什长,旋即升为哨长。是时过之纲、孙良诚、韩占元、佟麟阁、刘汝明、程希贤、李长清、刘玉山、席液池等皆升为什长。


    冯玉祥首先在营中成立三个讲堂:官长讲堂、头目讲堂和特别兵讲堂。祖父韩复榘在官长讲堂听课。冯玉祥又创建“拳击技术班”和“器械体操班”,旨在加强官兵体质锻炼。什长以上官佐有“图上战术课”.


    不久,冯玉祥把新兵带回北京,先安置在顺治门(宣武门)外的一座大庙里住下,随即编制成团。


    “老二营”扩编为团后,祖父韩复榘向冯玉祥明确表示:志在带兵打仗,不愿再做案头工作,冯玉祥便调他到二团二营六连任排长。


    冯团编制完成后,即开往北苑训练3个月。1914年初,冯团又调进城里朝阳门内东四禄米仓驻防。由于这里长年无人居住,环境肮脏阴冷,很多官兵都病倒了。不久,追缴白朗的命令下达,冯玉祥就带着这支刚组建的部队出征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冯玉祥曾隐居泰山读书救国
  • 冯玉祥曾在张家口取消洋人在华特权
  • 冯玉祥北京招兵:进行术科教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