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小河古代墓地法杖中发现中国最早明胶

时间:2014-12-01 09:41来源:大西北网-乌鲁木齐晚报 作者:巩亮亮 点击: 载入中...

    一件3500多年前的法杖上,除了保存着古人对神秘力量的向往之外,还留存着什么秘密?27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杨益民和其研究团队,在一件小河墓地出土的法杖样品上,有了惊人发现。


    他们提取了这根法杖上,极难发现的用来镶嵌骨雕的黏合剂,经过科学分析,发现这种黏合剂为牛胶,属于明胶。


    杨益民说,这是迄今为止经科技分析证实的我国最早利用的黏合剂,它将中国动物胶利用的历史追溯到了3500年前。


    “这次发现的牛胶,也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动物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夏末商初。”杨益民说。


    明胶,是由煮过的动物骨头,皮肤和筋腱制成的。根据此前发现,中国已知最早的明胶使用,是在汉代。在战国时代,也有使用蜂蜡做黏合剂的。


    杨益民介绍,动物胶的运用,有效地促进了复合工具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有着极大意义。然而,古人所使用的胶,成分是有机物,经长期埋藏,常常降解殆尽,因此其科技分析始终是个世界性难题。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仅涉及历史时期彩绘颜料层胶的使用,但是不太关注胶的精确生物来源。


    这次杨益民团队,通过红外光谱、蛋白质组学分析等科技方式,从法杖上提取几毫克的残留物,获得了准确的结论,得出这种胶为牛骨熬成。


    杨益民认为,正是因为小河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这种动物胶得以在地下千年而没有被降解。


    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科技考古专业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碳专项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


 

□阅读延伸    小河先民懂得牛的综合利用

 


    小河墓地是距今3500-4000年左右罗布泊地区古代某部落的公共墓地。它被称为“上千口棺材的坟墓”,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沙漠里。


    杨益民说,蛋白组学方法能有效鉴定蛋白质的种类和种属,在古代有机残留物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种牛胶实际上是明胶的一种。”杨益民说,将骨头放进锅中,慢火熬制,最后浮在上面的就是胶,“这种熬制比较便利,其制成的黏合剂主要组成是胶原蛋白。”杨益民介绍。


    同时,这次发现也揭示了牛在小河先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在进行小河墓地考古发掘时,小河墓地奇特的“船形棺材”引起考古队的重视。经过考古发现,这种棺材是一头活牛被当场宰杀,立即剥皮,整个棺木被新鲜牛皮包裹而成。


    杨益民说,牛不仅为小河先民提供肉食、奶类、牛皮、牛筋绳和牛粪,骨头还用于熬胶,小河先民懂得牛的综合利用。


 

 

科技考古拓展小河文化研究深度

 


    从世界最早的奶酪到中国最早的胶水,小河墓地的每一次发现都在改写历史。


    杨益民认为,通过实验室和精密仪器这种科技考古手段,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信息越多也就越好解读。所以,科技考古拓展了小河文化研究的深度,他大胆猜测,小河文化接下来还将有更多令世人震惊的发现。


    为了深入研究小河文化,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正如新疆一位资深考古工作者所说,近年来,围绕小河文化展开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不同学科相互交融,无疑将为丝绸之路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的深度研究开拓全新的局面。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新疆罗布泊发现3500年前做过开颅手术的头骨
  • 中国启动罗布泊科考 为进一步解读楼兰消亡原因
  • 罗布泊科考:小河墓地附近发现北魏古城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