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挖出唐末街坊 1.6米宽“下水道”保存完好

时间:2014-11-19 09:50来源:大西北网-华西都市报 作者:王浩野 点击: 载入中...

    今年6月,成都市考古队为配合建设单位用地需要,进驻春熙路正科甲巷空地进行抢救性发掘,5个月过去了,17日,成都市考古队对外公布了发掘结果:


    一条宽1.6米、高1.1米的“下水道”保存完好,是唐末五代时期的城市干渠,这表明1000多年前的唐末五代以来就是成都的经济中心,春熙路就是这么酷炫!


    这并不是春熙路当年繁华的“首秀”,在现如今的春熙路地铁口附近,您还可以看到层层玻璃下原址保护的唐宋街坊遗址。成都市考古队工作人员介绍,正科甲巷遗址与江南馆街遗址发现的部分遗迹单位之间存在联系,对研究唐宋时期成都的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有重要意义。


 

一条唐末下水道 道尽成都繁华    直径宽大能行人唐末沿用至南宋

 


    1942年,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春熙路始建,2007年底,医院搬迁,2014年,医院老楼拆除,成都市考古队进驻。整整4个月,在揭露的800平方米的范围内,考古人员共清理出房屋基址11座、排水渠(沟)12条、道路2条、灰坑17个、灶3个、水井2口,除了这些生活遗迹外,还有一些生活遗迹,如陶器、金属器、玉器、钱币等,大部分还是瓷器,可辨有碗、盘、盏、罐、壶、瓶、炉、盆、盒等,来自邛窑、琉璃厂窑、金凤窑、磁峰窑、湖田窑、龙泉窑、耀州窑、钧窑等。这片遗迹的历史存留基本集中在唐代、五代十国以及宋代时期。


    其中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一条暗沟:保存最完好,建筑规模最大,是一条土圹砖砌的券拱式暗沟。整条沟呈西北-东南走向,揭露的长度有19.2米,土圹部分口宽2.76米、底宽2.02米、残深1.92米,渠体部分口宽1.64、底宽1.14米,考古人员猫着腰可以通行。渠底部无铺砖面,为青灰色夯土硬面。从发掘情况看,这条暗沟的砖壁在修筑时预留有多个出水口与其他小型暗沟相通,是当时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干渠部分。考古人员推断,这条暗沟的修筑年代约在唐末五代,沿用至南宋末元初才废弃。


 

 

链接两处遗迹 地下排水系统令人惊叹

 


    一条排水沟就能证明这里的“历史地位”:城市的中心位置,也就是1000多年前的唐宋五代以来,这里就是成都的经济中心。春熙路的历史地位就是这么酷炫。2008年,距离这片区域直线距离约300米处的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就入选了全国考古界“奥斯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江南馆街遗址中,纵横交错的唐宋古城街道、房址和完备地下排水系统国内鲜见。


    成都市考古界工作人员曾说,这些主次街道、房屋、排水渠(城市下水道)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充分反映了唐宋时期成都已具有很高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当时怀疑红星路步行街下方可能埋藏着一个更大的古代街道,并且有可能就是马可波罗当年到成都时所见到的的‘繁华的大城'.”如今,正科甲巷的考古发现,“证实了我们原有的推测,春熙路、科甲巷一带就是成都过去的集中居住地。”


    正科甲巷遗址的年代主要集中于唐末五代至宋元之交,与江南馆街遗址发现的部分遗迹单位之间也存在联系,对于研究唐宋时期成都的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条春熙路 千年富贾云集    夜市最潮流 唐宋高富帅云集

 


    历史上,春熙路之所以能够成为经济中心,和大慈寺的兴衰是分不开的。公元前311年,成都筑城,买卖生意就开始新生了,李冰所建的成都七桥中还有一座“市桥”,可见集市区早就形成了。到了唐宋时期,节度使韦皋在大慈寺之南凿解玉溪,更成胜景,也拉动了成都东边的经济发展,大慈寺前出现了繁荣的“东市”.元人费着在《岁华纪丽谱》里描述了宋代成都的时尚生活:“七月七日,晚宴大慈寺设厅,暮登寺门楼,观锦江夜市。”


    大慈寺极盛时,西边抵达了江南馆街、金玉街等地,而江南馆街遗址正是在大慈寺范围内,靠近这一区域的正科甲巷遗址,位于商圈附近,在当时的成都也是繁华区域,“高富帅”云集之地。


 

 

大慈寺屡经火灾 经济中心移向春熙路

 


    既然以前的经济中心是大慈寺,为何现如今稍向西偏移至春熙路了呢?其实大慈寺虽然历史上屡经火灾,但是寺前的夜市之风,一直到民国时期还存在。


    到了民国时期,东大街已经是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而城中心还有个商业场,也是商业中心,从东大街去商业场全是羊肠小道多有不便,1924年,当时的四川省督办杨森下令,春熙路修建。


    据《成都城坊古迹考》记载,春熙路的名字来源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代表赋作《秋兴赋》“登春台之熙熙兮”.沟通市中心两大商业点,四通八达,春熙路想不繁华都难。


    唐、五代十国到宋成都市区遗迹列表:


    1、杜甫草堂及其内的唐代遗址展厅,有唐宋时期居住遗址以及一块唐代垂拱三年的唐碑。


    2、成都春熙路东侧,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共发掘唐、宋时期大小排水渠16条、房址22处等,明、清时期道路1条、房址8座等。成都体育中心南侧的“东华门遗址”,发掘了唐宋卵石路、庭院、摩诃池及疑似唐代官衙的建筑遗迹。


    3、成都市金牛区永陵路上,保存着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墓,现为永陵博物馆。


    4、成都一环路西二段,青羊宫旁的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保留着唐馒头窑和隋短龙窑,还有各类瓷器。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成都发现战国至秦汉乡镇遗址 保存完好
  • 成都青白江600余件青铜器填补古蜀历史空白
  • 三星堆布局也是斜向 为何各地斜向古城这么多?
  • 探访国家级非遗“成都银花丝” 千年技艺引年轻人传承
  • 成都沉落千年古寺重现 证明市中心数千年未变
  • 成都极简史:2万字让你1小时读懂成都4500年历史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