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为何劝说郭沫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厅长一职?
“到武汉去!”南京沦陷前夕,中国文化界的一声呼喊,让千百万人从四面八方云集武汉。
国民党党、政、军机关迁来了,共产党一批重要人物派来了,文化界人士来了,工商界同胞来了,青年学生来了,妇女儿童来了,一时间,被称为战时首都的武汉,汇集了各种抗日力量。
把抗日力量组织起来,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去,成为在武汉的中国共产党人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于光远,这个来自北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青年人,赶赴武汉,建立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武汉办事处。他不辞辛劳,艰苦工作,吸收进步青年,组织抗日力量。
郭沫若到武汉后,不想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一职,认为是为国民党“卖膏药”.周恩来耐心劝说,为了抗日救亡,郭沫若上任。他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吸纳了包括胡愈之、郁达夫、徐悲鸿、沈钧儒、田汉、冼星海、洪深、冯乃超等一大批文化界名人,成为武汉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
邹韬奋主编的《抗战》三日刊迁到汉口出版,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一样,受到民众青睐。《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宣言》发表后,邹韬奋不顾一些人的劝阻,在《抗战》上刊载,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1938年7月,该刊与李公朴创办的《全民》合并为《全民抗战》,成为武汉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
1938年4月的抗日宣传周,中山公园举行歌咏大会,冼星海、张曙一起指挥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中华民族不会亡》等歌曲,歌声嘹亮,响彻武汉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