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发现明清露天摩崖石刻群

时间:2014-07-10 08:30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善理,唐青雕,杨 点击: 载入中...

  8日,记者和永州市零陵区文物管理所文物专家一起,在距零陵城区20公里的石脚山乡大夫庙村,探访了一处明清露天摩崖石刻群。


  在大夫庙村的湘江岸边,有巨石临江。巨石之中有个三角形状的岩洞,洞高约4米,底宽约3米,岩洞内外,布满石刻。洞顶处,隐约可见“拙岩”二字,每个字长宽约1米。清点岩洞内外石刻,总计有44块。年代从明代正德年间到清代光绪年间,时间跨度400年之久。最早一块为明代正德7年(1512年)沈良臣所题《拙岩成偶书诗》:“开辟乾坤古,清幽绝世尘。坐疑身在梦,景逼可通神。九夏凉无暑,三冬暖若春。华阳茅洞主,相与结芳邻。”


  据当地沈氏族谱记载,历史上大夫庙村分东庄和西庄,大部分都为沈姓。拙岩为西庄沈家先祖所发现,并经营管理。最早在明代天顺6年(1462年),先祖沈庆就为此地写了诗:“仙岩真福地,三载复重游。青鸟书传远,红云羽盖稠。同行陪五马,讲道忆浮邶。笳鼓催行发,玄都怅莫留。”到明正德年间,沈氏三兄弟沈良臣、沈良佐、沈良辅,捐资修建了青石道路和游道,成为文人雅士作诗歌唱和休闲聚会之地。


  零陵区文物管理所的文物专家多次考证了拙岩石刻后认为,拙岩明清露天石刻群记录了沈氏家族建设、保护、经营拙岩的历史。石刻的书法,书体优美而又有个性,传承了永州书法名人自唐怀素、宋周敦颐、清何绍基等以来的书风,体现了永州书法艺术的独有特色。永州古城潇湘一线,除祁阳浯溪摩崖石刻、朝阳岩石刻、澹岩石刻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外,新发现的拙岩石刻,具有很高的历史和书法价值,为永州独具特色的露天摩崖石刻等碑刻文化增添新的瑰宝。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长沙发现100多座古墓葬 时间横跨战国晚期至明清
  • “全景故宫”升级版亮相 滑动手指可览前三殿后三宫
  • 湖南永州发现东汉时期古墓群
  • 碧水寺明清石雕遭破坏长“斑” 游客调侃像“白癜风”
  • 清代和珅之祖母张氏诰命首次公开展出
  • 碧水寺明清石雕遭破坏长“斑” 游客调侃像“白癜风”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