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开捐”批发官帽子

时间:2014-07-01 08:30来源: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清朝的财政体系,大有问题,平时收入,主要是田赋和盐税,课税的对象,主要是农夫。农夫靠天吃饭。一有灾害,财政收入就要打折扣。但是,严格以农立国的清朝,却基本上不收商税。个别地方的关税,比如北京崇文门和广州海关的收入,又属于内务府,支抵皇家开支。所以,这样的财政,额度不高,结余有限,小规模的战事可以应付,大一点的战事,就非得另想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开捐。


 

 

公开卖官

 


  开捐就是卖官。国家公开卖官帽子,得了钱,补贴国库。这种办法,可以有助于解决打仗的军饷缺乏,但对于激励军人的士气,用处不大。那年月,要让军人卖命,一要给钱,二要给官,不给钱,不给官,许诺攻城拔寨之后,放假三日,放手淫掠,也是可以的。但官家的军队,总是这样干,声誉有碍,轻易不能用。


  太平天国战争,波及大半个中国,旷日持久,战况激烈。旧的朝廷军队,八旗兵、绿营兵都不中用了,连作为战略预备队的蒙古骑兵,也在跟英法联军的战争中,消耗殆尽。唯一的指望,是新兴的湘淮军,以及大大小小模仿湘淮军而起的半团练式的部队。仗打的时间太久,这样的军队,漫说朝廷拿不出钱来奖赏,连饷银都得自己想办法。好在一个狂生钱江想出了收厘金的法子,所以,这些兵粮饷算是没问题了。但是,仅仅给粮饷,还不足以激励士兵卖命。所以,朝廷在官爵上,一点不吝啬,只要带兵官有保举上来,要多少给多少。大一点的将领,每次保举,朝廷的官帽子都像批发,一堆堆地下来。


 

 

官职与实缺分开

 


  清朝的官职和实缺是分开的,官帽子给的再多,实缺不增加,朝廷多一文的官俸也不会多支出的。至于像轻骑尉、云骑尉这样的爵位,巴图鲁这种勇士称号,就更不值钱,本身又没有成本,就是一纸奖状而已。唯有黄马褂的授予,要费点布料和剪裁费用。所以,在打平了长毛,剿灭了捻军之后,湘淮军各路人马,得了记名提督者近八千人,而提督已经是汉人武职的顶点。得了总兵衔的,则近两万人,总兵仅次于提督,从二品。至于副将、参将,则车载斗量,不可胜数。这样浩浩荡荡的总兵和提督,当然朝廷不可能有相应的实缺官职给他们,以至于,好些人虽然挂名提督或者总兵,实际上只是一个千总和把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挂将军衔的人,实际上只当了排长和班长,而且基本上没有升迁的希望,这辈子不能补上实缺。


  所以,大批头上顶着高官的湘淮军士兵们,多少都有点不满。在战争中发了财的人还好,可以退役回家做土财主去。当年这样的土财主,在湖南不知一下子多了多少。没有发财的,就只好留在军队里混日子。左宗棠的亲兵,上百号人,个个都有黄马褂,头上都戴着提督的红顶子。这样的亲兵,冲锋陷阵大概是不中用的,但用来摆阔,抖威风,却够味。当然,还有些在军队里也混不下去,又没有发什么财的人,就加入了帮会,半黑半白地过日子。很多地方老是跟洋教过不去的人,一查,都是湘军的底子,闲着没事,惹出一个又一个麻烦,让朝廷来擦屁股。


  说起来,官爵是朝廷的名器,名器是不可以滥授的。但战争一来,朝廷的命都快没了,谁还顾得上名器?名器能换钱,能激励士气,拿出来批发,立竿见影。至于由此带来的后患,有谁管得?


  据《老年生活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