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中的地下工作和武装斗争

时间:2014-06-14 08:30来源:老年生活报 作者:王彬彬 点击: 载入中...

沙家浜

 

  在中国共产党1949年以前的“革命史”中,有着“地下工作”和“武装斗争”两条战线。刘少奇曾长期担任 “地下工作”的领导,而毛泽东则一直投身于“武装斗争”.在“文革”期间,即便在一部具体的戏中,“地下工作”也不能作为正面表现的对象,“地下工作者”也不可成为占据舞台的主角,以致于是突出“地下工作”还是突出 “武装斗争”成为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沙家浜》原剧突出“地下工作”

 


  知识出版社1995 年4月出版过一本名为 《样板戏的风风雨雨》的书,作者为戴嘉枋。据书中介绍,《沙家浜》(原名《芦荡火种》)原为沪剧,说的是阳澄湖畔沙家浜地区的中共地下联络员、春来茶馆的老板娘阿庆嫂,机智巧妙地掩护郭建光等18个“新四军”伤病员的故事,正面表现的是 “地下工作”. 1963年初冬,江青看中了沪剧《芦荡火种》,便“推荐”给北京京剧团,令将其改编成京剧,根据原剧突出“地下工作”的主题,剧名亦改为《地下联络员》。 “现代京剧”《地下联络员》彩排时,其时的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彭真、总参谋长罗瑞卿和江青等曾来观看。但“因仓促上马”,所以“演出效果并不理想。大失所望的江青在上台接见演员后,便撒手不再过问。倒是曾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彭真认为这出戏基础不错,鼓励他们把这出戏改好”.


  1964年3月底,彭真等北京市领导人审看了北京京剧团改用原名的《芦荡火种》,“对该剧表示赞赏,当即批准他们对外公演。公演以后的 《芦荡火种》连演100场,盛况不减”.江青得知这一情形后,又急又气。急的是这出戏“成功”的功劳要被别人抢去,气的是未经她批准就对外公演了。于是,她给剧团下达了一大堆指示,要这样改那样改。


  《样板戏的风风雨雨》中说:“不知是不是悉知此情的彭真深怕剧团受江青的折腾,故意作出了巧妙的安排。 1964年4月2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等,观看了京剧《芦荡火种》,并盛赞了尚未(按江青指示)修改定稿而按原样演出的这出戏。以刘少奇为首的高层领导的表态,使江青不能不有所收敛。 ”然而,江青能真正服气吗?


 

 

“地下工作”改为“突出武装斗争”

 


  1964年 6月 5日至 7月31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在整个会议期间,毛泽东看了由江青安排的《智取威虎山》和《沙家浜》两台戏。在看《沙家浜》时,毛泽东没有说什么。几天后,江青却亲临剧团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要突出武装斗争,强调武装斗争消灭武装的反革命,戏的结尾要打进去,要加强军民关系的戏,加强正面人物的音乐形象;剧名改为《沙家浜》为好。 ”


  而江青挑选《沙家浜》让毛泽东看,就是要让毛泽东发表否定性的意见,或者说,就是要借毛泽东来压“以刘少奇为首的高层领导”.江青与彭真之间在一台具体的戏上的较量,最终发展为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的较量,而当毛泽东要求本来是突出“地下工作”的《沙家浜》改为“突出武装斗争”时,就更暴露了他与刘少奇之间关系的微妙。最后,《沙家浜》按照江青的意愿演出了,到了拍成彩色影片时,更是在光线、镜头、细节等方面大力“突出武装斗争”.


 

 

两条路线的斗争

 


  “文革”期间吹捧“样板戏”的文章,在歌颂“样板戏”中“突出武装斗争”的同时,往往还要揭露和批判刘少奇、彭真等人“反对突出武装斗争”的“罪行”.例如,《红旗》杂志1970年第6期上发表了北京京剧团 《沙家浜》剧组的文章中提到:“《沙家浜》的英雄人物的塑造过程中,贯串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 ”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京剧“样板戏”的功过是非
  • 毛泽东三兄弟谁最先拿枪参加武装斗争?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