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与原配妻子
这张照片是郁达夫和原配妻子孙荃、长子龙儿在1922年拍摄的。那时的郁达夫还没有遇到后来令他神魂颠倒、抛妻弃子又因误会而决裂,引得流言四起的王映霞女士,而孙荃也刚生下可爱活泼的儿子龙儿不久,三人正是幸福美满的时刻。照片中的孙荃端庄静雅,而才子郁达夫则随性地微微倚靠在椅背上,和谐美满。
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着名文学社团创造社的骨干成员,成名极早。1913年,年仅17岁的郁达夫就已随长兄留学日本。孙荃原名孙兰坡,小郁达夫一岁,自小在私塾学习,聪慧懂事,家境殷实,也是远近闻名的才貌双全的女子。郁家、孙家长辈们在郁达夫留学日本时,便在家中为他订下了这桩门当户对的亲事,并让他趁暑假回乡定亲。
民国时代的才子们,许多都面临着恋爱与婚姻的困境。老一辈们奉行门当户对、媒妁之言,而新一代接受的教育和社会的新风气又鼓励自由恋爱、个性觉醒。在外留学多年、热爱文学又心思敏锐的郁达夫对这门亲事自然有些抗拒,可又不愿让母亲失望,只好听话回家。订婚之后,郁达夫嫌弃兰坡二字土气,便给她改名为荃。订婚后回到日本继续学业的郁达夫还写下了一首诗--
赠君名号报君知,两字兰荃出楚辞。
别有伤心深意在,离人芳草最相思。
郁达夫不同于其他的现代文学作家,他极重视内心的感情体验,且在日记、作品中都有露骨的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与对女性的追逐几乎相伴相生,与美丽女性交往的经历往往就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身在日本的郁达夫十分苦闷,弱国子民在异国他乡遭到的排斥,面对喜欢的女子不敢表白、受不到重视的苦闷之感都被他写进了自己的作品当中。可是就在这时,他竟从这位订婚妻子之处感受到了温暖。
订婚后,孙荃便已把自己当做了郁家的儿媳,时常到郁家照顾郁达夫的父母,还担任起了代笔给郁达夫写信的职责。孙荃常常在信中赠诗给郁达夫,如“风动珠帘夜月明,阶前衰草可怜生。幽兰不共群芳去,识我深闺万里情。”郁达夫没想到孙荃竟有这样的才华,也常回赠古诗给孙荃,两人诗词唱和之余,郁达夫还指导孙荃多读晚唐诗,孙荃的诗艺也有了进步。
比起其他被父母安排了婚事的现代作家,郁达夫已经算是很幸运的了,他还曾将自己与孙荃唱和的诗一起发表在日本的杂志上,令人好不羡慕。郁达夫毕业回国后,已相知相亲的两人便迅速完婚,开始了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然而战乱年间郁达夫四处的奔波,由于经济拮据,孙荃在家照顾儿女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在1926到1927年的日记中,郁达夫多次写下感激荃君、对不起荃君的自白。1926年旧历端午节,照片中可爱的龙儿早夭,郁达夫无比悲痛。可郁达夫似乎注定是多情的才子,1927年初,他与王映霞相遇相爱,不可自拔。
命运也许就是这样的不公平。就在遇见王映霞的前一天,郁达夫收到了孙荃从北京寄给他的皮袍子,他在日记中写着:“中午云散天晴,和暖得很,我一个人从邮局的包裹处出来,夹了那件旧皮袍子,心里只在想法子,如何的报答我这位可怜的女奴隶。想来想去,终究想不出好法子来,我想顶好还是早日赶回北京去,去和她抱头痛哭一场。”
被郁达夫称作自己可怜的女奴隶的孙荃在郁达夫离开她后,终生未再嫁,只用心抚养着儿女们。甚至连郁达夫死去的噩耗,都是在报纸上读到的。她的堂屋始终挂着郁达夫的照片。只因在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爱上他,便只好用余下的一生思念他、悼念他。这张照片记录的,便是那让孙荃一生不悔的、一如初见时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