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发现27块古人类头骨化石断块 距今10万年

时间:2014-05-12 09:29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4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的灵井许昌人遗址又有重要发现,在9号探方西部约3平方米的范围内,新出土了27块古人类头骨化石断块。化石断块有完整的枕骨、部分顶骨、眉脊、面骨和颅底骨等。其中,面骨和颅底骨属首次发现。骨骼多数可拼接复原。这批新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分布和原发现的头骨化石相距较近,属同一地层,地层年代经测定距今10万年左右。9号探方以曾出土着名的“许昌人”头骨化石而闻名。“许昌人2号头骨”是9号探方出土的第二颗古人类头骨,在同一探方出土两颗1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在世界也是罕见的。


  今年出土的古人类化石,是遗址中第三次古人类头骨化石的集中出现,发掘者根据化石断块在人体解剖部位上重复出现的情况,推定化石来自另外一个个体。4月2日,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员和赵忠义高级工程师现场观察,确认是一新的古人类头骨。


  根据专家建议,新发现的头骨可称为“许昌人2号头骨”,以区别于2007、2008年度发现的“许昌人1号头骨”.


  专家认为,2号头骨和1号头骨一样重要,它不仅为遗址增加了新的人科成员,而且在研究中二者可以互相印证和参照,最大限度地修正以往已取得的认识。比如1号头骨的脑量非常大,现可通过2号头骨脑量的测量对比,便可清楚知道,此现象是个例还是群体中的普遍现象。更为珍贵的是,在头骨内壁发现有成组的石片划痕,可能是古人食脑或其他行为最直接的证据。


  今年是灵井许昌人遗址的第10个考古发掘年份,已发掘面积近450平方米,完成发掘的面积仅为120平方米,而整个遗址面积可达30000平方米以上。目前正在发掘9号探方以西且与之相邻的13和14号探方,因为这两个探方仍在被推断的埋藏人类化石的范围内,发掘者期待着新的古人类化石的再次出现。


 

链接:


 

“许昌人”的发现与工作背景

 


  2007年年底,在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将要结束的最后时刻,出土了16块古人类头骨断块、大量的人工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因古人类头骨化石处在现代人起源敏感时段的距今10万年左右,从而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之后,该头骨被命名为“许昌人”,并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次年,发掘者在9号探方东部的地层中,又找到12块属同一个体的头骨断块。两次出土的头骨断块,已成功复原一颗基本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标本。


  但在以后的几年中,9号探方内积水较多,不利于继续发掘,考古发掘工作只能转向较高的位置进行,如近年发掘的第10、11和12三个探方。近期,灵井地区旱灾严重,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后,发掘者利用了这一难得机会,在对9号探方的继续发掘中,有了上述重要的考古收获。


 

灵井许昌人遗址的学术价值

 


  灵井许昌人遗址已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目前,该遗址已出土数以万计的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遗址性质(第11层)为古人类在泉水边屠宰动物、制作石器或其他工具的工作营地。就地层而言,以第11层和第5层收获最大。第 11层现已发现1、2号两颗许昌人头骨化石、众多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时代距今10万年左右。头骨的发现,对于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第5层出土了大量的细石器、微型鸟雕和早期陶片,时代距今1.35万年。早期陶片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北方陶器的起源、新旧石器时代过渡也是十分重要的。


  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证明,灵井许昌人遗址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古人类遗址之一。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新研究:16万年前青藏高原即有古人类活动
  • 中国黄土高原200多万年前可能已有古人类
  • 河南郑国三号车马坑重现2000多年前“香车宝马”
  • 河南郑国车马坑出土2400年前“最豪华房车”
  • 不能遗忘保护和捐赠国宝的人
  • 老人收藏几十万藏品堆满40多个房间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