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门西遗址为官衙或寺庙建筑 并非凤凰台

时间:2014-03-19 08:40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朱凯 点击: 载入中...

  近日,门西鸣羊街胡家花园南侧发现的一处唐代建筑遗址引发外界关注,关于该遗址的“身份”推测,各方说法不一,有凤凰台、瓦官寺等不同版本。


  17日,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次公开披露了该遗址的考古进展。专家介绍,从目前的发掘成果来看,基本可以判定这是一处唐代晚期的寺庙或官衙建筑遗址,但还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该遗址与凤凰台或瓦官寺有关。接下来,考古人员将继续向西展开勘探发掘,希望能寻找到佐证遗址身份的关键线索。


 

遗址区面积超3000平方米  考古工作去年5月便已开始

 


  17日下午,在考古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鸣羊街胡家花园南侧的考古工地。据了解,该地块属于胡家花园的配套建设项目,相关考古工作从去年5月便已开始。一开始,考古人员在工地内挖了两条南北向的探沟,没想到却在地层下意外发现了唐代的建筑遗迹,随着考古范围的不断扩大,遗址区的建筑格局也逐渐清晰。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整个遗址区呈长方形,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30多米,总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发掘区内所画的白线,清楚地勾勒出每一处建筑遗迹的轮廓:水井、柱坑、砖砌路面、木桩……值得一提的是,遗址区内一共发现了20多口水井,其中有两口是唐代水井,井内还发现了一些取水用的罐子。有报道称,工地内曾发现了唐三彩碎片,但考古人员对此予以否认,“唐三彩在南方的唐代考古中出现得不是很多,这次考古也没有发现。”


  专家告诉记者,已发掘的遗址区分为北、中、南三组建筑:北面为五开间三进深的“工字形”建筑,中间有过道连接,中部建筑为四进四间,南面则是四进五间。从遗址所处地层、青砖大小形制和砌筑手法来看,遗址年代应该在唐代偏晚期,而坐北朝南、多进式的宏大建筑格局,表明这里很可能是一处官衙或寺庙建筑。


 

暂无证据判定遗址身份  是凤凰台的可能性不大

 


  关于外界对遗址身份的诸多推断,专家回应称:“这仅仅是一种猜测,在实际考古发掘中,还没有找到任何与凤凰台或瓦官寺有关的直接证据。”


  “从史料记载来看,凤凰台和瓦官寺都在门西一带,但这个地理范围很大,文献里提到的参照地点或建筑物要么已经消失,要么发生了很大变动,因此无法确认具体位置。”专家对记者说,该遗址是凤凰台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凤凰台应该是在门西某个土坡或高地的相对高点,但这片遗址区的地势并不高,因此可能性较小。”


  那么,这里会不会是东晋古刹瓦官寺的遗址呢?古瓦官寺建于东晋兴宁二年(公元364年),之后的千余年间,寺庙几经兴废、毁损、重建。专家表示,南京门西一带的寺庙建筑很多,根据目前掌握的线索,还无法判定遗址的准确身份。不过,遗址区内存在明显的历代改建迹象--在唐代之后的宋、明、清各朝,都在遗址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比如遗址区内一排已经碳化的木桩就是清代之物。至于这种改建痕迹是否与瓦官寺的兴废存在关联,暂时还无从得知。


  据了解,考古人员下一步将在工地西侧继续展开勘探发掘,争取在探明建筑西至范围的同时,寻找到可以佐证遗址身份的关键线索。专家表示:“如果能发现带有文字或其他标记的砖石构件或相关文物,或许就能解开遗址身份之谜。”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南京城墙“颗粒归仓”:今年已回收散落城砖8万块
  • 南京普德寺遗址出土“金光大道” 琉璃瓦铺就
  • 美籍华人向南京捐飞虎队珍贵史料 重现战争岁月
  • 南京地下首度发现唐贞观年间官墓群 系江南地区罕见
  • 南京百年文保建筑被拆改仅罚20万 处罚过软引质疑
  • 南京大学藏宋拓孤本王羲之墨迹摹本《大观帖》亮相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