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杨念群:生活在清朝比较郁闷 (2)

时间:2013-11-10 08:55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尚晓岚整理 点击: 载入中...


  在任何朝代里,老百姓有生活得好的,也有生活得不好的,什么样的状态活得更好,这点恐怕见仁见智。


  提问:您怎么看待“微学术”?有些学者也通过微博、微信发布自己的一些观点。


  杨念群:我不太同意你用“微学术”来定义“学术”,它不是学术,只是一种信息的筛选、传播。历史学注重证据,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艰苦的封闭式研究,才能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一定要有非常充分的论据。搞历史学的人应该是非常孤独的,他不是完全拒绝网络平台,但是他必须耐得住寂寞,要长期的、十年、数十年的磨炼,才能做出一点点成就。我为什么拒绝开微信、微博,就是因为这个交流手段太迅捷,那些信息只是具备交流功能,还有的信息是误导,而很少有经过沉潜磨砺过的知识。也可能我对此有一点偏见,但我觉得这个界限还是要守下来的。当然我也要声明,我绝对不反对微信、微博和所有的网络媒体,我没有那么保守和狭隘。


  提问: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一边骂着历史教材,一边让我们背。您认为我们的历史基础教育应该怎样?


  杨念群:边骂边让你背,那是因为要应付高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觉得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历史教科书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解释框架都是一样的,很多现有的新的研究成果没有办法及时融入到教科书里面去。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过去我们迷信有所谓五种生产形态,从小就被灌输历史应该从原始社会经过资本主义社会,一直进化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样划分历史形态是很成问题的。比如中国虽然出现过奴隶,但是社会形态意义上的奴隶社会在中国根本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在中国历史上也很早就消失了。但这个现状我们也无力去改变,解决的办法是你可以多看教材之外的东西,现在有很多优秀着作可以阅读。


  提问:如果“郁闷”可以理解为压抑的话,思想的压抑与思想的爆发之间有没有必然性的联系?如果爆发,会不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杨念群:压抑到一定程度必然要爆发。把这种爆发限制在一定渠道里面,同时又有利于社会本身的合理、完善,这需要有一种政治智慧。我认为清朝在设计舆论控制方式的时候采取了过度压抑的政策,没有给舆论渠道的疏导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清朝哪位“穷御史”毕生反贪 惨被毒死后终扳倒和珅
  • 大清名臣记载的公鸡蛋
  • 北京中关村原是清朝太监坟场
  • 日本钱币一度占领清朝市场
  • 清朝防火班人数超两百
  • 明亡后为何"假太子"频现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