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王之术(2)

时间:2012-10-23 11:05来源:《百家讲坛》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这个大半生纵横沙场的猛将一改过去的粗犷和豪放,变得谨小慎微,事事唯恐越雷池半步。


因为他知道,要想保住自己的颈上人头和整个家族的荣华富贵,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学会自我克制,而且要比任何人都更懂得自我克制。

尽管尉迟敬德从这件事后就学会了夹起尾巴做人,凡事小心翼翼,但是,李世民还是没有忘记随时敲打他。

贞观十三年,君臣间又有了一次非同寻常的谈话。

李世民先是和尉迟敬德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而后忽然话锋一转,说:“有人说你要造反,是怎么回事?”

尉迟敬德顿时一怔,可他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皇帝这是在对他念紧箍咒啊!

“是的,臣是要造反!”尉迟敬德忽然提高了嗓门,悲愤地说,“臣追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天剩下的这副躯壳,不过是刀锋箭头下的残余罢了。如今天下已定,陛下竟然疑心臣要造反!”

话音未落,尉迟敬德哗的一声解下上衣-遍身的箭伤和刀疤赫然裸露在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不无尴尬地看着这个一路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心腹猛将,眼前那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疤仿佛都在述说着当年浴血奋战的悲壮和艰辛以及君臣之间同生共死的特殊情谊……

李世民的眼眶湿润了,他随即和颜悦色地对尉迟敬德说:“贤卿快把衣服穿上,朕就是因为不怀疑你,才会跟你说这事,你还埋怨什么?”

高明的帝王在运用“恩威术”的时候,都很善于把握一种“分寸感”,既不会一味施恩,也不会总是发威,而是在二者之间维系一种动态平衡。

李世民当然也是这方面的高手。

经过这次敲打,尉迟敬德越发低调内敛,而李世民对他的表现也感到满意,所以自然而然地收起了“大棒”,很快就给出了一根足以让尉迟敬德受宠若惊的“胡萝卜”。

有一天,照旧是君臣间在说话,李世民说着说着忽然冒出一句:“朕打算把女儿许配给你,不知贤卿意下如何?”

虽然这次不再是什么坏消息,而是天大的好事,可尉迟敬德所感受到的诧异却丝毫不亚于上次。

因为这一年,尉迟敬德已经55岁了,而太宗皇帝本人也不过才43岁,他的女儿能有多大可想而知。暂且不说皇帝的女儿身份如何尊贵,让人不敢高攀,单就年龄差异来说,双方的悬殊也实在太大了,简直大得离谱。

如此不可思议的恩宠,叫尉迟敬德如何消受?

好在尉迟敬德仕途多年、经验丰富,闻言立刻跪地叩首,谢绝了皇帝的好意。他说:“臣的妻室虽然出身卑微,但与臣共贫贱、同患难已经几十年了;再者,臣虽然不学无术,但也知道古人富不易妻的道理,所以迎娶公主一事,实在非臣所愿。”

李世民微笑颔首,没再说什么。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其实尉迟敬德很清楚,皇帝并不是真想把女儿嫁给他。之所以没头没脑地唱这么一出,无非是想表明对他的信任和恩宠罢了。所以,这种事千万不能真的答应,而应该婉言谢绝。换句话说,皇帝的这种美意只能“心领”,绝不能“实受”。


假如尉迟敬德不开窍,真的顺着杆儿往上爬,傻乎乎地应承下来,那等待他的很可能不是“抱得美人归”的美妙结局,而是“吃不了兜着走”的尴尬下场。

尉迟敬德当然不会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和李世民之间就配合得相当默契。

当皇帝的,要善于表明自己的慷慨,不妨偶尔表示一下额外的恩典;做臣子的,要懂得恪守自己的本分,知道什么叫做器满则盈、知足不辱。大家把该说的话都说得漂亮一点,不该说的则一句也不说。许多事情点到为止,心照就好……

也许,就是在这种反复的君臣博弈之中,尉迟敬德居安思危的忧患之情越来越强烈,所以到了贞观十七年,59岁的尉迟敬德就不断上疏“乞骸骨”(请求退休),随后便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衔致仕。

而就在致仕的前一年,尉迟敬德就已经有意识地淡出现实政治,追求栖心于神仙道术了。史称“敬德末年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与外人交通,凡十六年”。

直到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尉迟敬德基本上一直保持着这种远离政治的生活方式。这一点和李靖晚年“阖门自守,杜绝宾客”的结局可以说是如出一辙。

不过,比起历朝历代那些“功高不赏”、“兔死狗烹”的功臣名将,他们实在应该感到庆幸了。就算是跟同时代的人比起来,他们也远比因涉嫌谋反而被诛的张亮、侯君集等人聪明得多,也幸运得多。

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正因为唐太宗李世民能够把这种“恩威并施”的帝王术运用得炉火纯青,从而牢牢掌控手中权力,所以才能与绝大多数元勋宿将相安无事、善始善终,而不至于像历代帝王那样,在江山到手、权力稳固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屠杀功臣,以致在历史上留下难以洗刷的污点和骂名。

“龙须汤”与贬谪令

除了李靖和尉迟敬德外,还有一个初唐名将对李世民的恩威之术也体验得非常深刻。

这个人就是李绩。

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二月,时任兵部尚书的李绩突然患病,郎中给他开了一副药方,说必须要用“须灰”做药引子才能治病。所谓“须灰”,就是人的胡须所研成的粉末。李世民听说这件事后,立刻前去探视李绩,并且二话不说就剪下自己的胡须,把它赐给了李绩。

可想而知,当李绩双手捧着这几绺天下最尊贵的“龙须”时,内心是何等地感激,又是何等地惶恐!

他当即跪倒在地,“顿首见血,泣以恳谢”。

这副药引子的分量实在是太重了!以至于李绩不但感动得热泪涟涟,而且把头都磕出了血。可即便如此,似乎还远远不足以表达他对皇帝的感恩戴德之情。

李世民宽宏地一笑,说:“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

史书没有记载李绩是否因服用这副药而很快痊愈,但是我们不难想见,当李绩把这碗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龙须汤”喝进肚子里的时候,内心肯定是无比激动、无比滚烫的。换句话说,李世民的这几绺胡须就算没有对李绩的身体发挥作用,也足以在他的内心深处发挥出某种神奇的效用。这种神效就是-一个深受感动的臣子在有生之年对皇帝死心塌地的忠诚。

李世民君临天下23年,恩威之术施展得最典型的一次,是在贞观二十三年四月,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当时李世民已经病势沉重,知道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把太子李治叫到身边,给他交代政治遗嘱。在李世民的遗言中,主要提到的人就是李绩。

李世民对李治说:“李绩才智过人,但是你于他无恩,恐怕难以使他效忠。我现在把他贬黜到地方,如果他马上出发,等我死后,你就重新起用他为仆射;要是他迟疑拖延,你只能把他杀了!”

五月十五日的朝会上,李世民一纸诏书颁下,把时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李绩贬为叠州(治所在今甘肃迭部)都督。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李世民有多爱“打扮历史”:李建成墓志都涂改
  • 唐太宗灭突厥并不值得炫耀:隋末时东突厥已衰弱
  • 唐太宗冤死刘洎永不平反 只因要维护朝廷正面形象
  • 隋文帝对世界影响要超过唐太宗李世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