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国“两弹一星”研发历程的29集大型纪实性主旋律革命史诗大片《国家命运》,自10月7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以来,收视一路领先,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部电视剧以纪实拍摄的手法为观众揭开这一个个历史谜团,虽然题材严肃,但却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剧中还首度揭秘最初苏联专家选定的中国原子弹试验场竟是敦煌,最终还是聂荣臻决定放弃敦煌,并重新选定了罗布泊,才使敦煌莫高窟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逃过此次“大劫难”,得以保存到今天。
“甘肃人民当年为了支援‘两弹一星’,做出了重大的奉献。”10月18日,《国家命运》编剧陶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两弹一星”和甘肃鲜为人知的故事。
真实反映 “两弹一星”研制过程
由总装备部专业作家陈怀国、陶纯联合编剧的《国家命运》,是第一部全面、真实、准确反映“两弹一星”事业的纪实性大制作,谢钢、刘劲、胡亚捷、王超联袂主演。曾执导过《大秦帝国》、《越王勾践》、《盘龙卧虎高山顶》的延艺倾情导演,金牌制片人李功达和著名军旅制片人刘翔担纲总制片人。该剧讲述了朝鲜战争结束后,有感于美国先进武器在战场上对我志愿军造成的巨大伤害,为彻底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核威慑,以钱学森、钱三强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科学家,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党中央的坚定支持下,先后完成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试爆原子弹、氢弹等一系列伟大壮举,真实还原了那一段可歌可泣、辉煌卓越的珍贵历史。
谈到《国家命运》的创作初衷,陶纯顿时打开了话匣子,“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取得的标志性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荣耀,令全世界为之赞叹,它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到现在它的影响仍然显而易见。但是,很多年来,由于保密的原因,‘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很多故事,都一直埋藏着,近年也出了一些这类题材的作品,有纪实文学,也有影视作品,但是,编造现象很普遍,错误很多,误导了读者和观众。我和陈怀国长期在解放军总装备部工作,而总装的前身国防科工委下属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新疆核试验基地,被认为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祥地,我们掌握大量的素材,因此我们决定合作,写一部全面真实反映‘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作品,也是创作这部剧的初衷。”
甘肃支援 “两弹一星”贡献突出
“甘肃人民当年为了支援‘两弹一星’,做出了重大的奉献。现在人们大都知道,中国的第一个导弹、卫星发射中心,就是以酒泉命名的,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陶纯告诉记者,剧本创作期间,他和陈怀国先后赴四川、甘肃、青海、新疆、湖南、陕西等六省区,对当年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老领导、老专家和科技人员等300余人进行了深入采访,查阅历史档案两千多万字,历时三年,数易其稿。“我记得去甘肃采访是在2008年,站在巨大的足有五个足球场大的厂房里,回望悠悠岁月,真是感慨万千。厂里的同志对当年做出重要贡献的王承书等科学家和王介福、王中蕃等厂领导如数家珍,讲了不少他们的感人故事,这些人物都在《国家命运》中有所展现。”
敦煌莫高窟 险遭“劫难”
很多观众都知道中国原子弹试验场在罗布泊,但鲜为人知的是,最早的试验场苏联专家选定的竟是敦煌。
陶纯给记者详细讲述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当时核试验场、导弹靶场的选场,是彭德怀、聂荣臻两位元帅领导的,主要依靠苏联专家帮助完成。由于种种原因,苏联专家开始时决定将核试验场定在敦煌附近。核试验场选址有问题,主要是离莫高窟太近,这可是中国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一搞核试验,会逐步把它毁掉的;不仅如此,当时的选址地质松软,高空风会把核爆炸后产生的大量烟尘带往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也不可行。志愿军三兵团参谋长张蕴钰当时被任命为核试验基地第一任司令员,他第一次前往敦煌附近的场址,就发现有问题,回到北京找聂荣臻汇报后,决定勘察人员往西,到新疆罗布泊去,寻找新的场址,后来就把核试验场定在了如今的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