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欧美各国在苏联解体后对俄罗斯未兑现的承诺(3)

时间:2012-10-16 10:08来源:当代中国研究所 作者:丁明 点击: 载入中...

对1992年(主要是上半年)的俄罗斯外交作一番回顾后,可以看出,正是这个时期推行的“一边倒”政策造成了俄罗斯外交的失衡。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出现诸如科济列夫关于俄罗斯“邻国”的令人费解的讲话,就不足为怪了。

1992年上半年,尽管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对中俄关系的发展有一定的干扰,但并没有产生重大的影响。这里的原因何在呢?

首先,面对俄罗斯独立以后出现的一系列新的情况,包括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内政外交的变化,中国一直采取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不干涉别国内政的立场。不管俄罗斯内部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坚持同俄罗斯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与此同时,在处理两国关系时,坚持“非意识形态化”,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10月,钱其琛在会见俄罗斯副外长库纳泽时强调:“中俄双方应当共同努力继承中苏关系正常化以后的积极成果,也就是说继承中苏关系的积极因素。中俄关系从一开始就应当建立在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并继续前进,避免过去一些因素起不好的作用。可以相信,中俄关系比过去的中苏关系会更健康、更正常。”24显然,钱外长在这里所说的起过不好作用的“因素”,应当包括造成中苏关系破裂原因之一的意识形态争论。既然不搞争论,那么,如果两国之间出现了问题或者分歧,应当怎么解决呢?12月16日,叶利钦访华前夕,杨尚昆主席在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时,曾就这个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说,“国与国之间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分歧是很自然和正常的,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观点完全相同、没有分歧的国家。有分歧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换意见,进行磋商,一时解决不了的,各自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但这不应当妨碍两国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发展关系。中俄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点远远超过分歧,这是事实,也是双方的共识。”杨尚昆指出:“中俄两国关系迈向新台阶的特点是,两国关系既不是对抗的,也不是结盟的,而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这是一种新型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时代的潮流。”25今天,当我们回顾中俄关系发展的历程时,重温我国领导人当年的讲话,可以更加深刻地领悟这些讲话体现出来的思想是何等的英明。

其次,从1992年五、六月份开始,俄罗斯外交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并朝着有利于中俄关系的方向发展。5月,俄罗斯提出“双头鹰”政策,即俄的外交政策既要面向西方,又要顾及东方。267月,叶利钦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东西方都应该是俄罗斯外交的重点,俄罗斯外交需要从“倒向西方”转而“坚定不移地走向东方。”俄罗斯将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27不久,科济列夫在俄远东地区讲话时,也表示俄罗斯将在远东地区发展同中国、日本、南朝鲜、东盟国家、美国和加拿大的多方位对外联系。在这里,他一改4月份的那一次讲话,把中国排在了俄罗斯一系列邻国的第一位。他强调俄罗斯将同时面向东方和西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既不是亲西方的,也不是亲东方的,而是平衡的。在谈到北方四岛问题时,他也一改上半年访日借债时的谦恭,强硬地说,俄罗斯不会拿领土作交易。领土问题不能靠一国向另一国转让领土来解决,而应通过双方承认边界来解决。28如此明确地表示俄罗斯外交的重点要从倒向西方转而走向东方,这在俄罗斯领导人对其外交政策的阐述中还是第一次。

俄罗斯外交之所以在1992年下半年会出现变化,有两点原因。其一,国内舆论的压力。早在3月,也就是“一边倒”政策出台不久,叶利钦的政治顾问谢尔盖·斯坦科维奇就提醒领导人重新考虑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优先考虑同东方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他认为,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需要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在东西方之间搞平衡。29科济列夫的顾问西多罗娃在与俄通社记者谈话时也发表了与她的上司并不一致的观点,指出: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应当审慎、平衡和实用。同邻国的关系应当建立在“考虑彼此利益的非意识形态化基础上”。俄罗斯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前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西塔良认为,俄罗斯在发展同西方合作的同时,也应该对亚洲方面(包括印度和中国)以及近东各国给予大力关注。308月,俄罗斯总统的外交顾问安·米格拉尼扬更是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全面批评,认为“科济列夫和俄罗斯其他领导人实际上把一种意识形态方针,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意识形态方针,用另一种意识形态方针(根据这条方针,在取缔苏共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后在美国、西方和俄罗斯之间存在着目标和价值和完全一致)予以替换了。”“科济列夫于1992——1993年期间把整个外交政策都变成了国内的意识形态斗争。”31

这些精通外交的有识之士们的批评,集中到一点,就是要从国家利益而非意识形态出发,制订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这无疑击中了“一边倒”外交的要害。正如米格拉尼扬所说:“俄罗斯的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不会总是和西方的利益,特别是美国的利益相一致。”32

其二,西方口惠而实不至的援助,以及对俄罗斯的歧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在苏联解体之后,曾经对俄罗斯作过诸多许诺,但大都没有兑现。例如,1992年,西方许诺对俄罗斯提供的财政援助为240亿美元,而实际到位的只有150亿。初看起来数目尚可,但稍加分析便可发现其中的奥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亿美元,世界银行0,由西方政府提供担保的出口信贷125亿美元,西方政府的援助款15亿美元。33也就是说,在这150亿援助款中,几乎没有俄罗斯所需要的不附加条件的贷款。占主要部分的,是西方公司提供的125亿美元的出口信贷,以帮助俄罗斯购买西方公司想要卖掉的货物(西方政府只提供支付担保)。信誓旦旦要给俄罗斯援助的西方政府,实际上只掏了15亿美元。34显然,对于俄罗斯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言,这点钱无异于杯水车薪。不仅如此,西方还继续采取对俄歧视和限制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政策。政治上,西方也在不断地对俄罗斯耍手腕。美国国务卿贝克在俄美首脑华盛顿会晤后曾公开表示:“美国与俄罗斯能走向建立持久友谊、伙伴关系甚至联盟。”35但实际上,西方国家对于从庞大的苏联脱离出来的俄罗斯抱着一种鄙视的态度,把它降为二流甚至三流国家。布热津斯基在谈到俄罗斯时,就以讥笑的口吻说它“现在成了一个麻烦甚多的民族国家,在地理上没有便捷的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通道,在东、西、南三面都面临着会与邻国爆发削弱自己的冲突的潜在的危险。似乎只有北部无人居住和难以通行的、几乎永久冰冻的地区,才是它地缘政治的安全地区。”36他还坦率地说:“莫斯科仍同华盛顿分享超级大国地位的说法只是一种幻想,美国不会同俄罗斯分享全球的权力。”37

面临国内外的压力,叶利钦不得不重新考虑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尽管他的头脑中有强烈的“亲西方”思想,尽管他想尽快融入西方社会,成为西方大家庭的一员,但是,他毕竟是一个政治家,是一个世界上幅员最广大的国家的最高领导。他必须从国家的现实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如果在国家利益上出现闪失,后果不堪设想,他本人也将身败名裂。1992年上半年,“一边倒”政策给俄罗斯国家利益带来的损害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降低了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同时,也损害了叶利钦个人在俄罗斯国内的声誉。以向西方借债为例。叶利钦始终坚持西方援助对俄罗斯改革至关重要的观点。面对实行“休克疗法”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叶利钦也慌了神,他说:我们的心情充满忧虑,“唯一的指望就押在作出许诺,告诉人们不久就会得到‘七国集团’的大宗财政援助”。38这使他遭到两种批评。“首先,人们指责他通过把俄罗斯变为一个乞讨者并允许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西方组织对俄指手划脚,使俄罗斯蒙受耻辱。其次,当西方的公报中提到的巨额资金没有到位时,他也受到批评。”39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苏联解体前后786吨黄金趁乱偷运出国
  • 俄罗斯财产申报制度是怎样炼成的
  • 俄共反思苏联解体:源自戈尔巴乔夫的背叛与变节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