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川
泾源,一个与水有关的地方,我一直梦想着去,虽然神秘的她就在我身边的不远处。六月六日是个好天气,我们一行从固原出发,途径六盘山,绕隆德县城直抵泾源。一路行程,群山叠翠,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清晨六盘山
六盘山是我们抵达的第一站。
车过和尚铺,穿过六盘山隧道,再绕山路而上,便到了革命圣地六盘山。清晨的六盘山像刚刚梳洗打扮过一样,到处都是湿漉漉的绿,洋溢着清新而又自然的美。微风拂过,一阵清爽的凉意让人异常的兴奋和精神。
放眼远眺,晨雾淹没着每一个山头和每一棵树,迷迷茫茫,隐隐约约,像一片静止的海,博大而又深邃。那些我叫不上名字鸟儿,将甜美的歌喉展示给了寂静的大山,快乐的穿梭于丛林之间。此情此景真想原地站着不动,生怕自己的步子惊搅了这静谧庄肃的美。
站在宽阔的广场上向东方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三面迎风飘荡的鲜红军旗上由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八个金色大字,被映衬的格外光彩夺目。矗立在山顶之上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十分的雄壮大气,馆顶高高耸立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在金光四射的晨曦中特别显眼,像一个胜利的守望者,守望着幸福,守望着记忆。
不到长城非好汉。毛主席的一首《清平乐.六盘山》更让六盘山扬名中外。站在六盘山的高峰,踏寻当年伟人的足迹,我默吟着这首诗词,历史仿佛在这里被凝固。时光虽然已成过眼云烟,凭栏驻足,听松涛阵阵,那份萦绕在心头的崇敬之情却久久难以散去。
是啊,这座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转折的伟大历史一刻。革命的火种点燃了六盘回汉儿女的希望,也坚定了革命必然走向胜利的信念。
六月的六盘山,用它依然宽厚苍绿的胸膛接纳了我们,把包容、坚韧、宁静奉献给每一个从此路过的人。之后,我们采撷收藏了蓝天白云和清风阳光,携带着清晨晶莹的露珠悄然的离开了它。
再见了,雄壮翠绿的六盘山!你的名字和你的精神一样会永远保留在我的心中。
俊美野荷谷
沿着隆德县城西南的一条绕山公路,我们开始向泾源进发。弯曲的蛇形公路像一条巨大的飘带一样盘绕在山腰,忽上忽下。一路上,我们始终被包围在绿色海洋之中,满眼的绿让你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竟然在黄土高原的腹地留有如此神奇的绝笔。抬头便是山,低头即是水。这等美景,要不是身临其境的话,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公路上的一座小桥前面,巨大的指示牌告诉我们:野荷谷到了。买了门票,我们从公路的北侧进入了一条漫长而又神奇的峡谷。行至约5公里处,到了一个宽敞的服务区。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开始向野荷谷的更深处走去。
来之前了解到野荷谷又叫荷花苑,峡长15公里,因峡谷内长满“大黄橐吾”,只因叶子的形状酷似荷叶,才被人们俗称野荷。
小径的路基下,是一条绕山的淙淙小溪,水里长满了油绿肥大的野荷。荷叶随微风摆动,人畅游心境美妙。走着走着情不自禁的举起手臂轻抚荷叶,俯下身子闻闻那淡淡的植物气息,感受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浓浓绿意。
两边的山郁郁葱葱,山型山势各不相同,有的如斧劈,有的似刀削,有的直入云端,有的怪石嶙峋,总之一个字:险。难怪有人把野荷谷的山和“五岳”之一的华山相提并论,我看一点儿也不虚。
山的转角处有一个小小的池坝,池水清澈见底,微波轻荡,一丝凉意拥入怀中。旁边的一架仿古水车“吱吱呀呀” 的悠闲转动,会让人驻足停留时不由的联想到农舍、庄稼和一派丰收在望的田园景色。再往前走,谷里的野荷竟然长到和人一样高,置身于其中,完全会被野荷的热情所感染。
由于父母年龄的关系,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放弃了继续前行,只好中途而返。听导游说,里面的景色更好看,还能骑到膘肥健壮的骏马驰骋于谷内,享受到大自然带来的愉悦感受……
虽然有点遗憾,但我想,野荷谷的另一半就让我在脑海里慢慢的去遐想,或许更能品出其中的味道。
神奇小南川
出了泾源县城一直向东南方向走,会被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独创的巨大“龙”门造型挡住去路。在这里,我们换乘公园内部的导游车,向大山深处驶去。只能容两辆中巴车并排行驶的狭窄山路上,坐在车厢里的游客没有一个心不绷得紧的。因为这条路实在是太险了,有的急转弯似乎只有三十度。
车行驶到一块宽敞平坦的峡谷中停了下来,大家纷纷下车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这个神奇的地方。小南川,乍一听名字,应该是一马平川,可到处都是苍翠欲滴的山,说是崇山峻岭一点也不过。
我们沿着山路进山,大约有1公里处,路边立有一巨大石头,上面刻着苍劲有力的两个鲜红大字:水路。于是又拾阶而下,遁入一条深邃的峡谷之中,脚下便是一股湍湍不息的清凉溪水,因为地势高差大,水流要比野荷谷的大且急的多。溪水流过的地方,石头被打磨的圆而光滑,任清凉透明的溪水一次又一次的尽情抚摸亲吻。小溪蜿蜒曲折,时而平缓,时而飞泻,顺着山势,向山下欢奔而去。行走在两面山坡上的树枝伸展折成的天然“绿色长亭”的羊肠小道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流水潺潺,百鸟鸣唱,赏野花,观山景,那种意境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达到完美的享受。
修在山间的茅屋,为停脚歇息的游客提供了方便,但它们却是孤寂的。偌大的山林,只闻人语声,却很难寻到人的身影。山腰山脚,总会碰上几个出售松子和山药的回族妇女,她们的出现无疑为这孤寂的山野增添了一道靓丽人文风景。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从水路进入了与山路相交的十字路口。沿山而下,抬眼望去,峡谷阳面的山坡被午后的阳光照的油亮一片,像画家用油彩泼出的绿,深浅相间,粘连在连绵起伏的山体上,绿色欲滴。此情此景,真让人舍不得离去。就让相机把它们定格成为永恒的美。
路的两边,从岩石中顽强生长的树木,许多我都叫不出名字。在一片落叶松的林子里,到处是挺拔笔直的树干,脚下尽是软绵绵的落叶,穿行于其中,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树——一棵苍老的树。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