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东城门遗址保护遭疑:将切割搬走再迁回 (2)

时间:2012-07-17 15:29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王歧丰,邹乐,蔡代 点击: 载入中...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开始拆除通州旧城城墙。1952年修建新华大街,改造穿城河,拆除了部分城墙,用城砖修砌污水管道。1978年后,城市建设将残余城墙陆续拆除,现仅存北门东侧城基一段。


  有文保专家表示,尤其是1952年,大规模拆城墙,只有部分断断续续的城墙被一些厂子当成院墙没有拆掉。这也印证了不少上了年纪的老通州人对那段城墙还有记忆的说法。“城墙拆了,但城基没有拆,现在发现了。”

 

  ■各方声音


  考古专家 尽量减少破坏遗址本身

 

  针对通州城墙遗址的保护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珍贵财富,文化遗址是不可再生的,一旦破坏则无法挽回。在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方面产生矛盾的时候,他主张优先考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王巍举例说,国内一条非常重要的高速公路施工时,在内蒙古赤峰境内遇到了二道井子遗址。这是一个距今3600年的古村落遗址。开始计划发掘后继续推进,但随着越来越多保存完好的遗址被发现,在文保工作者和新闻媒体的不断呼吁下,政府决定高速公路绕道。绕道后车辆行驶很不方便,但保留下来这样一个珍贵的古村落遗址,非常不容易。


  王巍认为,现在政府部门已经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因为大家都已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名片。经济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而文化遗产一旦被破坏就无法恢复了。比如北京的城墙在修二环路时毁坏了,现在人们意识到,如果城墙能够保存下来,我们的古都文化将更加辉煌。而西安保留下了城墙,古都的特点就一目了然。


  王巍指出,很多城市,如果没有文化遗产的保留,那就是千城一面。但如果保留下一些东西,那就是独一无二的。希望古都风貌能够尽可能多地保留,哪怕它暂时和经济建设发生矛盾,也要先保护文化遗产。


  王巍认为,通州城墙和瓮城遗址最好的保存方式就是原址保护,当然也有异地迁移,或原址复建的保护方式,但都没有原址保护好。他希望文物部门和建设部门能够一起协商,找出一个最佳的方式。文保方面可以做出一定的妥协,但决不能对文物造成破坏。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拆除后复建,因为即使使用原来的材料,也不再是文化遗产本身了。

 

  市政协委员 呼吁动土前需先考古

 

  市政协委员、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宋大川已经连续九年提案呼吁立法保护地下文物,“要动土,先考古”。在通州地铁施工发现城墙遗址后,记者两次致电宋大川了解相关情况,但这位一向低调的文保工作者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在今年市政协会议期间,宋大川曾向记者细数了近年城市建设中破坏地下文物的现象。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发现文物后继续施工;地铁四号线圆明园站发现清代御路仍继续施工,直到无法施工,破坏了100多米长的清代御路……宋大川说,他曾经数次出现在这些文物损毁现场,总是恨自己到得太迟。


  不过也有成功保护文物的案例。宋大川回忆,2003年,他第一次提交关于奥运场馆地下文物保护的提案时,立即引起市政府的重视,20余个奥运场馆的地下勘探立即启动,1500多件文物随后出土。


  关于地下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宋大川的设想是,参照“环评”设置一个“文评”,即将考古勘探确定为政府重大工程、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等建设项目动工的前置审批条件。在工程立项前,先由文物部门考察这个区域是否出土过某个时期的地下文物。如果有,就根据《文物法》规定,对可能有地下文物埋藏的地区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

 

  ■他山之石

  罗马地铁为遗址让路

 

  据《光明日报》报道,2008年4月,在考古勘察了10多年之后,刚刚破土动工的罗马地铁C号线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发现了6世纪的冶金厂、中世纪的厨房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等大量文物古迹,于是一个备受民众期待的地铁建设工程就此被文保部门紧急叫停。值得一提的是,长期只有两条地铁线可乘的罗马市民普遍对此持支持态度。

 

  ■相关链接

  北京还有多少古城墙?

 

  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朱祖希教授表示,地下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如何协调进行,这是一个老话题。历史上很多时候失败的是文物保护一方。这次相关部门明确要进行保护,这是非常好的。毕竟北京旧城的老城墙除了德胜门、正阳门,已经所剩不多了。


  朱祖希告诉记者,通州是北京的东大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从辽代开始,通州与北京的关系就是非常密切的。特别是从辽以后,由运河运送粮食都要经过通州。无论地理、经济层面都很重要。通州东城门如果能按原状保留下来,就为北京保留下来一部分重要的历史。


  据朱祖希介绍,北京现有老城墙,包括崇文门东侧1600米的明代城墙,元大都城墙遗址,还有昌平巩华城。另外金中都城墙遗址,万泉寺南侧有一段,马连道还有一段。朱祖希告诉记者,金元城墙都是夯土城墙。由于元代在夯土城墙上加盖苇帘等进行保护,所以又叫蓑衣墙。


  金中都城遗迹:位于丰台区凤凰咀村、高楼村、万泉寺、马连道,市文保单位。金中都城建于天德三年(1151年)。现残存的金中都城南垣西垣遗迹,是研究北京历史和城市变迁的重要实物。


  土城:即元代大都城墙遗址,位于朝阳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至元四年(1267年)创建,是北京城市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德胜门箭楼、正阳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城仅存的两处研究古代都市布局,城防设施的实物资料。


  明北京城城墙遗迹:现明城墙遗址公园,市文保单位,位于西便门至崇文门东一带。作为明代北京城城墙残段,是研究北京城垣变迁的重要实物。


  巩华城:位于昌平区沙河镇东,市文保单位。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城呈方形,设四门,皆有瓮城。“巩华城”匾额嵌于南门瓮城内墙,传为严嵩手迹。东、西、南、北四门,分别以“镇辽”、“威漠”、“扶京”、“展思”命名,匾额嵌于城门洞之上。嘉靖年间,为京北重镇。现存四个城门洞、瓮城及部分边墙。据悉,昌平区将在几年内修复巩华城。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