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新式阅读对革命思潮的兴起起了哪些作用?(2)

时间:2012-06-05 09:06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沈洁 点击: 载入中...

四、新学书籍及其携带的新思想还通过各种公共的、甚至偶然的途径进入到青年人的阅读视界

除去学堂、书塾里的日常教读,这些新学书籍及其携带的新思想还通过各种公共的、甚至偶然的途径进入到青年人的阅读视界,影响他们的思想并不断扩散。在晚清,专营新式书刊的书局虽然不多,但在新思想的传播方面还是起过不少作用,新书局的创办者大多本身即为维新志士,旨在传播思想而不在经营商业。像芜湖的科学图书社,像熊希龄在常德开办的启智书局,从上海运来新书报,从不意在卖书,而只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此读书。朱经农回忆说,他们兄弟几个常常一整天泡在书局里,只看不买,店员照样欢迎。兄弟友朋间的传递也是传播的重要方式。比如周氏兄弟,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常给国内的弟弟们寄书,仅1904年4月一次,周作人就收到鲁迅从东京邮寄回来的《清议报》、《新小说》、《西力东侵史》、《新民丛报》、《译书汇编》等书刊共二十七册,周作人形容当时的心情,简直“喜跃欲狂”。丁文江在留日期间几乎把每一期读完的《新民丛报》都邮寄回国,给大哥丁文涛阅读。吴玉章的“新学”经历也完全是受他二哥影响。当时他的二哥在成都尊经书院读书,常在志古堂书店购新书,读完就寄回家乡给弟弟。后来成了四川革命巨擘的吴玉章回忆说,当他读到康梁(特别是梁启超)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很快就成了他们的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而张治中最初的新式阅读,竟是别人从外埠包货来的破烂不堪的旧报纸。和他一样,后来成了著名报人的黄天鹏也是从城里亲戚寄来的包礼物的旧报纸,开始他的新式阅读经历的,这些报纸不仅成了他新智识的食粮,也成为他关心时局、志愿兴亡的鼓动者。还有那些由留日学生通过肉松罐、茶叶罐和各种秘密方式输入内地的革命书刊,更是不计其数。

五、晚清的新式阅读将“自由”、“平等”、“自尊”、“自治”、“公德”诸多名词传遍读书人的脑际,革命新思潮逐渐得以形成

从这些散散碎碎的记忆和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晚清中国知识与思想的传播路径。这些新式书籍把所有年老的、年轻的、感时忧国的读书人汇聚在一起。有主张立宪、主张修补与改革政体的,也有主张彻底推翻皇权统治的;有主张政治革命的,也有主张种族革命的。追溯其根本,只一个字——“变”。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虽然存在林林总总的思潮与团体,但各派对更新旧制度的政治理想却很一致,对西艺、西学、西政的阅读和渴求也是一致的。即便做了“革命军中马前卒”的邹容也承认,学了各式新学的人们,不管是“旧学派”、“新学派”,都会产生同一种信心,就是要“救中国”!当新式阅读将“自由”、“平等”、“热诚”、“冒险”、“毅力”、“自尊”、“自治”、“公德”、“私德”诸多名词传遍读书人的脑际心间,就有了那么多的恸哭穷途,又戮力奔命。由此,晚清的数十年的思想完成了更新,新思潮战胜了两千年的传统思想,从而引发了1911年的革命。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晚清时期的图书广告及其文化价值
  • 励志帝曾国藩:如何从愤青到晚清官场达人
  • 毛庆蕃有意为黄炎培开脱
  • 霍金称最早记忆在两岁半 八岁才学会阅读
  • 揭秘晚清三大军政集团的“环链关系”
  • "十羊九不全"说法来自晚清 因反对慈禧当政而起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