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英德现"桥上叠桥"奇观 水下古桥被苏轼题名

时间:2012-06-04 16:12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曹菁,英网 点击: 载入中...



河流清淤,古桥露出真容。





  英德市区何公坑出现“桥上叠桥”奇观

  经查此桥建于宋代

  河水抽干后,露出了“桥上叠桥”的奇观——经过连日的抽水,英德市区何公坑日前竟然浮现出一座古桥,而在它上面是后建的新桥,引来市民围观。

  记者就从当地文物部门了解到,这座常年淹没在水下的古石桥原来大有来头,不但始建于宋代,还曾被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题名为“何公桥”。

  宋代古桥浮出水面

  平时人们走的桥竟然是以古桥为基座兴建起来的,蓄水后,宋代古桥就一直沉没于河下变为“水中桥”了。“古桥得以重见天日,是与整治鹅公河工程有关,现在要抽干河水,进行清淤,所以可以一窥古桥的全貌。”一位工程人员向记者透露,将来还会在旧何公桥上游50米处再建一座新桥。旧何公桥从防洪排洪、美化亮化的角度上说,已经没有作用了,但从文化遗产的保留上说,还是有其历史意义的。

  市民呼吁保留古桥

  因为担心古桥会遭拆,不少英德市民呼吁在整治河道时,能够保留这座英德唯一的宋代石桥,给城市留下一个历史的印记。“何公桥保留下来,即使作为观光用的步行桥也好,设置障碍,禁止机动车经过,不失为一种保护文物、给后人留下文化遗产的做法。”一名市民呼吁说。

  古桥与苏东坡有段古

  根据英德相关史料记载,何公桥因与北宋大家苏东坡有一段不解之缘而扬名天下。

  该桥长30多米,宽5米,为双拱式结构,每拱跨度约8米。整座桥全部用石灰石条叠砌而成,桥身稳固,桥面平整,造型流畅。桥的两面刻有“何公桥”三个大字,至今仍清晰可见。

  据《英德市(县)政府志》记载,英德宋代时称英州,在英州城中,有一条鹅公河将县城一分为二,百姓来往非常不便。

  北宋时期,英州郡守何智甫体恤民情,牵头带领群众修建石桥,解决了周围百姓“过桥难”问题。

  石桥建成后,适逢北宋著名文学大家苏东坡路过英州。当时,英州郡守何智甫邀请苏东坡参观石桥,欲索文以记。

  当苏东坡来到石桥时,见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不由心情大悦,写下《何公桥铭》。苏东坡将此桥称作“何公桥”,体现了他对何智甫的尊敬。

  之后,何公桥还经过多次重修。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甘肃夏河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2019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 甘肃武威天祝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
  • 我国发现迄今最早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动物化石
  • 中国西北祁连山区发现一批动物图案岩画
  • 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甘肃一项目入围!
  • 河北磁县发现清代王氏族谱 距今有190多年历史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