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为了和自我相处

时间:2012-01-16 16:17来源:晶报 作者:顾文豪 点击: 载入中...

  《周作人译文全集》   周作人 译  止庵 编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年3月版 
 

 

  
  《再见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最后回眸》  张倩仪 著  后浪出版公司  2012年2月版 
 

 

 
  《朴园日记》   朱省斋 著 谢其章 编  海豚出版社  2012年1月版 
 

 

 
  《莫迪里阿尼传》   (美)乔弗里·梅耶斯 著  吴晓雷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版 
 

 

 
  《雷蒙德·卡佛:一位作家的一生》  (美)卡萝尔·斯克莱尼卡 著 戴大洪 等译  龙门书局  2011年12月版 
 

 

 
  《画家生涯:中国传统画家的生活与工作》  (美)高居翰 著  杨贤宗 等译  三联书店  2011年12月版 
 
 
  1月北京书市,各出版社皆卖力推荐新书。就我目力所及,如下几本好书或可一读。

  首先推荐一套大书,世纪文景出版的全11卷,总计7000余页,400余万言的《周作人译文全集》。汇编目前所见周作人所有将外文译为中文的作品。其中第一至四卷为古希腊文译作;第五至八卷为日文译作;第九至十卷主要为英文及世界语译作;第十一卷为用文言文翻译的作品。近三分之一内容自原书首版之后数十年来持续绝版,极为珍贵,此次全面整理问世。

  周作人既为文学家、思想家,亦为杰出的翻译家。其翻译特色有三:一是选目,二是译文,三是注释。所译多为世界文学经典之作,如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路吉阿诺斯的对话,《古事记》等,取舍精当自不待言。且精通古希腊文、日文、英文等多种外文,追求直译风格,力求完美自如地传达原著意味。加之周氏极为重视为译文所加之注释,或可视为是对相关外国文学与文化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而其一生置身于主流话语体系和正统思维方式之外,保证了这些注释不受时代局限,价值历久不衰。

  接下来是朱省斋的《朴园日记》。朱朴,字朴之,号朴园,晚年移居香港时改名朱省斋。自幼家境贫寒,求学刻苦,后进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担任编辑。在汪精卫和友人的引荐下,开始了弃文从政生涯。1942年3月,朱朴在上海创办文史杂志《古今》半月刊,到1944年10月停刊,其间共出版五十七期,在沦陷区影响颇广。此部《日记》所收文章均极珍贵,以各种日记文字为主,辅以游记、随笔,人文掌故、历史山川荟萃一处,清通可读。

  港台方面,香港著名专栏作家迈克继《坦白说,亲爱的》、《狐狸尾巴》两书去岁引进后,今年又有《吹绉一池春水》和《我看见的你是我自己》二册。迈克下笔极尽尖酸刻薄之能事。看似公允实则毫无人味的废话,他不写;堂皇正大蔓延不止的宏论,他也不写;虎着脸教训人的刻板聒噪,他更不写。他是另类物语家,出其不意地摆弄玩耍文字,煞尾处让读者眼开目明,乐翻了花。他是风月鉴赏人,特别是《春水》中对于大千世界乃至男男关系的观察,犀利入骨的文笔之中包含着深刻的理解与谅解以及点滴的无奈与妥协,那些百转千回的惦念读来极其动人。后者为其重访世界各地自己曾经游历之风景的心情记录,透出人在与整个世界互动的过程中彼此印证对方的存在和变迁,“我看见的你是我自己”,人和世界在互相观照的同时,成为彼此的记忆。

  南京大学出版社的《莫迪里阿尼传》值得期待。被誉为意大利自泰波罗以来最伟大的画家的莫迪里阿尼,短短35年的一生不啻是彼时巴黎艺术黄金期的一面镜像。此书系目前英语世界唯一一本莫迪里阿尼传记,以13个部分描绘了莫迪里阿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的犹太-意大利人的身份背景和性情;影响他的知识分子;他的艺术传承;与他息息相关的女性;他自我毁灭的原因;他笔下诗歌的含义;独具匠心的雕像、画像和裸体画的重要价值;他死后的传奇。让传主的生活在每一个字中沸腾起来,是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而由此更沸腾的是莫迪里阿尼的艺术创作以及整个巴黎艺坛的时代背景。

  而《雷蒙德·卡佛》也是外国文学读者不可错过的一本传记。作为20世纪后半期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家,卡佛艰难而传奇的一生使得他的写作真正具有呕心沥血的色彩。几乎一生都与苦难失望相搏斗,作品始终致力于表现普通人被生活打得遍体鳞伤后的孤独与沉默,深受文学读者追捧。传记的作者卡萝尔·斯克莱尼卡耗时十年,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阅读了卡佛所有的作品,并走访了数百位与卡佛有关的人士,其中包括卡佛的家人,全面记述了卡佛的成长历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非常珍贵的研究作家的史料。此外,传记还解密并分析了大量卡佛小说的创作背景及主要意旨,读来令人大开眼界。

  “高居翰作品系列”的第五种,《画家生涯》亦是对中国艺术文化感兴趣的读者的心头好。此书围绕中国古代画家,尤其是元、明、清晚期画家的工作与生活展开讨论。高居翰在这本书中,试图打破文人画家“寄情笔墨、自抒胸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话,从实际的社会生活层面,考察了不同阶层画家的状态:如何将作品作为社交的礼物与应酬,如何通过卖画来养家糊口,如何苦于画债繁多而草草了事或雇佣助手,而对赞助人、收藏家和主顾来说,他们如何从画家手中取得作品,他们的希冀和要求在画家创作中占多少权重,他们如何判断获得的是一张应酬之作还是一幅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搜集大量信笺、笔记、题跋等容易被忽视的材料,向读者展开了一幅自宋末以后,随着商业繁荣、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增加,画家们在不同层面谋生与创作的生动场景,从而重新调整对艺术风格、品评标准的看法。

  从长期逃学的沈从文到屁股挨板子的郭沫若,从晚饭后听四叔钱穆吹箫的钱伟长到大年初一外出讨饭的彭德怀,《再见童年》利用1828至1938年出生的多达150余位名人的自传,着力研究他们的童年,从中捕捉他们童年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物之微,条分缕析串连组合,如实活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流传有绪、行之久远的童年生活形态,及其经英风美雨的洗礼而一去不可复返的历程,其书之意义恰如鲁迅所言“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做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被熏陶出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下”。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原来你和我的账簿是那么不同
  • 【世界读书日】图解中国人阅读状态
  • 文汇时评|打造“中国人的精神春节”一一国家阅读节
  • 失去也是一种幸福
  • 陪伴是最长久的告白
  • 抬头是片蓝蓝的天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