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芷江发现一座明末清初“跳桥”

时间:2011-12-28 15:19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芷江发现的明末清初时期“跳桥”全景。“跳桥”不用木板搭铺,行人通过时可以轻松地跳着过去。

芷江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近日在该县岩桥乡小河口村洋溪水面上发现一座别致的桥——跳桥。附近居民称,据老一辈人说,洋溪南岸原有一株生长了几百年的大树,跳桥和它是同时期的,考古人员从红砂岩雕琢的纹路被河水冲刷的程度来看,确认该桥的修建时间应该在明末清初。

所谓跳桥,湘西地区侗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同胞俗称其为“跳岩”, 它是针对水面不太宽、水不太深的小溪小河,利用水流缓滩处而搭建的简易岩石便桥。芷江发现的“跳岩”不同于沈从文笔下描述的“沱江跳岩”,沱江跳岩“全长100米。共有15个岩墩,依次横列在沱江河床上。岩墩均用红砂块石修砌,墩与墩之间相距 5米,上面用木板搭铺,木板再用铁链捆牢,固定在河两边的铁桩上,防洪水冲走。”芷江洋溪水面发现的“跳岩”不用木板搭铺,行人通过时可以轻松地跳着过去。

跳桥横卧于东西流向的洋溪水面,是用数十块经过人工雕琢的规整三角形红砂岩摆放而成,有几段被水流冲乱,已经失去作为桥梁的作用。目前由于氵舞水河蓄水较深,回水使洋溪水位上升,露出水面的红砂岩还有近30厘米左右。洋溪左岸还保存有完好的、经过雕琢的红砂岩修砌的老码头,码头露出水面最宽处有20米。芷江侗乡有许多这种跳桥,可是一般都是随意搬来一些石头砌成,像这样花费精力采取人工雕琢石头修建而成的跳桥实为罕见。

该桥连接“跳岩边”和“夕洋坪”两个村民小组,在洋溪还没有修建小河口公路桥的时候,“跳岩边”组以及岩桥乡更里面村落的数百户村民要进城就必须从这座跳桥经过,这么多的村民要经过,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花费精力来打造这么一座跳桥了。

记者邓蓉 通讯员杨健 江洪 文/图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夏河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2019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 甘肃武威天祝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
  • 我国发现迄今最早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动物化石
  • 中国西北祁连山区发现一批动物图案岩画
  • 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甘肃一项目入围!
  • 河北磁县发现清代王氏族谱 距今有190多年历史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