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和第一天

时间:2011-12-27 22:49来源:未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像往常一样,6点钟起床洗漱,6点半吃完一大海碗的鸡丝汤面,然后开始了这一天的公务活动。

  他昨天深夜发出了“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亲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的电报。

  在接到这一电报后,孙中山起草给袁世凯的急电称:“现即报告参议院,提出辞表,推荐执事。”

  已届知天命之年的袁世凯,在之前五个月的努力后,接近了他的目标……


  1

  壹

  袁世凯拿到退位诏书

  2月12日清晨,在袁世凯开始一天的晨课的时候。民政大臣赵秉钧、度支大臣绍英、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谭学衡、学部大臣唐景崇、司法大臣沈家本、邮传大臣梁士诒、工农商大臣熙彦、理藩大臣达寿等,连同四个侍卫武官,共14人,亲历了帝国最后一刻的政务交接。

  以护卫身份亲历此事的唐在礼回忆显示,整个交接过程相当平静、快捷。

  袁世凯则未亲历这一场面,自从丁字街遇炸未中以后,他就奏请清廷给假,允其在私邸养病办公,不入朝。当天胡惟德代表他入朝,并带领大臣鞠了三个躬,以此新礼节替代此前二百多年的磕头礼。

  在拿到溥仪的退位诏书后,胡惟德率大臣退出宫门,上了马车,直奔石大人胡同外交大楼而去。袁世凯在上午,已拿到了退位诏书,亦得到了诸人汇报早朝之情况。

  对于清室之退位,袁世凯似颇有愧疚之感。吴瀛《故宫博物院前后五年经过记》中记称:袁在清皇室优待条件之末有一个亲批,“先朝政权未能保全,仅留尊号,至今耿耿,所有优待各节,无论何时,断乎不许变更,容当列入宪法。”


  2

  贰

  退位诏书的来龙去脉

  在宣告一个朝代结束的357个字中,最关键的却不到60个字:“袁世凯前经咨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查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这份诏书的主导者正是胡汉民,执行者是张謇,留日才子杨廷栋起草初稿,张謇再润色修改,最后由唐绍仪发电报给袁世凯。胡汉民在其自传中称后来“59字”系袁自行添加,而一旦公布则为时已晚,清朝遗言“无再起死回生而使之更改之理。”

  唐在礼在50年后回忆此事,则提供了另外一种解释:

  “传闻最盛的是南方张季直(謇)与赵竹君(凤昌)所拟之稿,用电报传递至京,后经汪衮甫、徐世昌等修改。惟稿内原无‘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语。

  隆裕阅后再三斟酌,认为:‘这样下诏岂不是把天下双手交给革命党了吗?如果他们一翻脸,我们母子怎么活下去呢?’因此她两次提出要‘由袁世凯组织共和政府’。

  因此,就来往商量了两趟,才由袁叫人添写了这个句意。当时关于诏书的传闻是不少的,究竟如何,很难确定。”

  “第二天,北京城各家报纸就把诏书的全文发表出来。老百姓欢天喜地地拱手相告:‘换了朝代了,这是共和的天下了,这样就用不着打仗了!’”唐在礼如此记述当日北京的反应。

  在上海望平街报馆荟萃之地,这一诏书被书之牌上,悬挂门外,引来数万群众聚集热议。在南京,英国驻南京领事伟晋颂注意到,除官方人士外,似乎对谕旨没有任何兴奋情绪,若干时候以来人们便已期待着它的颁布。


  3

  叁

  “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

  2月13日,孙中山向参议院辞职,并咨文参议院:“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且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大局幸甚。”

  但是,对袁世凯应当在哪里办公,则在2月14日的参议院会议上引发了截然不同的争论。袁世凯在“真电”中表达了不愿前往南方的意愿。议员谷钟秀、李肇甫等力主建都北京,投票结果以20票对8票的多数,决议定都北京。

  据时任总统府秘书的吴玉章回忆:参议院议决建都北京之后,孙、黄“当天晚上把李肇甫找来大骂了一顿,并限次日中午十二时以前必须复议改正过来”。

  吴遂找黄兴商量,请延缓时间。黄说:“过了十二点如果还没有把决议改正过来,我就派兵来。”吴只好制作“总统提请复议咨文”,并通知所有同盟会议员,“必须按照孙中山先生的意见投票”。

  15日复议时,“陆军总长黄兴以兵临议院,警卫森严”。卒以19票对8票之多数,决定临时政府仍设南京。

  但“临时大总统”这一已经决定授位于袁世凯的头衔,则无可更改。2月15日,南京参议院举行总统选举会,以十七票(全票)补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并在通告袁世凯的电文中称他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


  4

  肆

  迎袁南下就职未果

  随总统一职附赠袁世凯的礼物还有三件: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辞职后,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就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乃行解职;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新定(按此时《约法》还未成立颁布),新总统必须遵守颁布之一切章程。

  但袁世凯绝不是任人摆布的隆裕太后,而这样的安排甚至故意忽略了袁在清朝退位诏书中所加进去的“59字”。

  当临时政府派出专使蔡元培、汪精卫北上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时,袁氏嗾令曹锟所部2月29日在北京上演哗变事件,焚烧东安门及前门一带。于是袁氏借口北方大局未定,不得不赖以坐镇。

  据民国元老居正回忆,蔡元培、宋教仁迎袁南下就职未果,回南京向其党人复命,时同盟会成员多主张统兵北上制袁,宋教仁陈述反对意见。“宋言未毕,马君武大声叱宋曰:你为袁世凯作说客,出卖南京。照着宋面一拳,宋左眼受伤流血。孙公喝马君武曰:汝太粗生,须得向钝初赔礼。马君武听命,近前与宋握手。宋曰:我眼痛,不好动手。孙公曰:兹事体大,改日再商。相率退出总统府。”


     5

     伍

  袁氏的“共和第一天”

  3月2日,南京参议院最终同意袁世凯于北京就职,但为了限制袁的权力,经过仔细筹划,孙中山在袁组阁之前公布了《临时约法》。对于袁世凯来说,这一条文对他事实上毫无意义。

  在南方的治政者看来,1912年1月1日成立的临时政府已经意味着共和开始。但对于北方,尤其是袁世凯来说,2月12日,才是真正的“共和第一天”。因为在这一天,清帝在退位诏书中授权他“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1912年秋天,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顾维钧归国出任袁世凯的内阁秘书。

  他在晚年的回忆录记述道:我记得我和袁世凯有过一次谈话,那时我向他报告我和英国公使关于西藏问题的会谈情况。

  报告完毕后,我自然起立告辞。但他让我稍待,要和我谈话。他向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共和国,像中国这样的情况,实现共和意味着什么。

  顾维钧相当详细地为袁世凯介绍了罗马共和国的起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美国自由共和的观念。

  

  6

    陆

  共和国是什么样子的

  “共和的含义是什么?”袁世凯显然想直接找到答案。

  顾维钧回答称:“共和这个词的意思是公众的国家或民有的国家。”   

  袁世凯显然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他认为“中国的老百姓怎能明白这些道理,当中国女仆打扫屋子时,把脏物和脏土扫成堆倒在大街上,她所关心的是保持屋子的清洁,大街上脏不脏她不管。”

  顾回答称:“那是自然的,那是由于她们无知。但是,即便人民缺乏教育,他们也一定爱好自由,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获得自由,那就应由政府制定法律、制度来推动民主制度的发展。”

  袁世凯又问:那会需要多长时间,不会要几个世纪吗?“时间是需要的,不过我想用不了那么久。”顾维钧回称,他们两人的谈话就此结束。

  多年以后,顾维钧感慨道:“袁世凯不懂得共和国是个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共和国为什么一定比其他形式的政体优越。他的统治越来越趋向恢复帝制,保持旧的制度,使自己高高在上。”

  对于实用主义者袁世凯来说,他所关注的重点只是如何统治,而非治世。

据《看历史》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历史看点 | 新中国首部关税税则
  • 二十四节气大型纪录片《四季中国》 | 第十一集 小暑
  • 中国古代也有“妇女节”吗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察吏是治国之本
  • 1949年哪对师生同时当选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 古丝绸之路给中国饮食文化带来的影响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