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平静之后的突尼斯市老城就像一块未经打磨的宝石,一切都保持着中古的风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和王宫,被时间的脚步踩得泛光的石板路,幽暗的穹廊,岁月斑驳的巷壁……据说从七世纪建成迄今,这个老城区一直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即使是19世纪法国人让这个国家变成它的殖民地,宣扬天主教文化的殖民者也把他们的大教堂和欧式建筑盖在了老城边新起的城区里。
老城最经典的三个去处是大清真寺、大集市以及由三个穆斯林学院组成的神圣建筑Three Medersas。建于8世纪的大清真寺在本国排不上最大的,但却是建筑最精致的,特别是高耸其上的Minaret,也就是伊斯兰教的灯塔。每天五次,悠扬的祷歌会从这样的灯塔上传出。突尼斯市大清真寺灯塔大理石的外立面上用瓷砖砌出了菱形的镂空花纹,好似时尚的logo,色彩搭配与工艺之精妙,让人想拷贝出这样一个包包来。
至于大集市,最可以放心的是没有针对游客的吆喝和纠缠,这儿买卖双方大多是当地居民,所售的都是当地人的日用品,当然其中不乏有纪念价值的精美器皿和织物。这里也是体验当地人生活的最佳场所。自中世纪以来,集市就是伊斯兰城镇的社交中心,在这样的熟人社会中,你可以感受最本真和最友善的当地个性。也许是因为我们这样的东方面孔不多见,早点铺里穿着枪花乐队T恤的老板还主动送了我们几个大饼,这些大饼之大,直到我们逛完都没消受完。
不容错过
巴尔多博物馆赏青铜爱神雕像
在这个城市,另一个不能不去的就是位于近郊的巴尔多博物馆(Bardo Museum)。这座博物馆是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博物馆,陈列了自迦太基文明、罗马文明至今的众多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了富有传奇色彩的、打捞自公元前一世纪一艘沉船上的宝藏,此中就包括了著名的青铜爱神雕像。另两件镇馆之宝则是有着精妙人像浮雕的罗马石棺和智慧女神的大理石像。
晒海滩
请别管这儿叫非洲
目的地 地中海度假胜地Hammamet、Souse
离开首都,换个口味,向沙滩进发。突尼斯的北部和东部有着1300公里的地中海海岸线,而沿线几乎布满了以海滩闻名的度假胜地,正是它们支撑起了该国的第一大收入来源——旅游业。这些度假地中,最著名是突尼斯最现代的两个都市Hammamet和Souse,以及针对高端人群的Gammarth和La Marsa。每年夏天,来自欧洲的游客会把这里的沙滩和酒店挤满,会让你感觉到了地中海的那一边。事实上,突尼斯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非洲人,他们给自己的名称是地中海国家。
突尼斯本土的酒店业异常发达,在这里国际大牌连锁酒店远没有其他的海滨胜地多,比如中国三亚那么普及,但本土的酒店同样有着很高的质量。Laico和Sindbad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两家。前者是酒店开遍非洲的连锁品牌(www.laicohotels.com),价格适中,在Hammamet的这家旺季价格600RMB/晚起。而后者则是位于Hammamet的高端精品酒店(www.sindbadhotel.com),建筑细节设计充满当地文化色彩,套房都是独门独院的感觉,打开后门就是连着沙滩的小路,旺季1500RMB/晚起。
这边的海很蓝,蓝得没有一丝杂质。你可以游泳、潜水、包帆船出海,晒太阳,或者像我这样,在海边的餐厅里吃完一顿又一顿海鲜。这边著名的海产除了海鲈鱼和鱿鱼之外,还有比目鱼、梭鱼、青口和对虾,所有的海鲜都可以和橄榄油搭配,后者也是突尼斯的名产,是该国最大的出口商品。把这些都尝一遍,不会游泳的人的一天就打发了。
当然你的眼睛也不用闲着,因为沙滩上少不了有人秀身材。这在来突尼斯之前,也许不会在你对一个穆斯林国家的想象之内。突尼斯不愧是最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早在1956年政府就禁止女生在学校中戴面纱,女性工作的比例也很高,这么多年的世俗化进程的结果是,你很难分辨沙滩上的那些比基尼女郎是西方游客还是本地人,甚至和Ibiza或戛纳一样,上空晒太阳浴的场景也不少见。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