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城
河内有自己独特的“人文景观”。如果北京一景是二环上的堵车长龙,那河内一景就是在大街上呼啸的摩托党。这里几乎人人胯下一辆摩托,不管是叛逆少年还是端庄白领,中年大叔还是花甲大妈,通通都在摩托上飞来飞去。一辆摩托上往往是一家三口再加上亲戚若干,三代同车的也不在少数。摩托骑手通常夹带各种货物,并且从来不看红绿灯,从来不避让行人。在马路上走,你通常会遇到惊喜,比如一两米长的钢管、一只鸡笼,或者一整棵树,嗖地就从你脸上飞过去了。
一位美国大叔说,在河内过马路,你只要目光直视前方、英勇无畏地甩开膀子走就行了,那些飞车会自动避开你的——当然,如果一定要撞,那就宁愿撞摩托也别撞汽车。逛老城区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人力三轮车,价格只有后海那些三轮车的十分之一。不同的是,河内的三轮车司机在后面,游客坐前面,所以你会感到自己被推向了飞车横行的道路中央,和各种车轮、把手、活鸡、花盆零距离接触。
河内有自己独特的情调,气味鲜明。对于一个西方游客来说,他能在逼仄的小巷里、连片的排屋前,在蓝色的大门、淡黄的墙壁之间,嗅到殖民地时代的建筑气息。对于一个中国游客来说,河内充满着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一些细节,让人感到时光倒流20年,倍感亲切。新年期间尤其如此。各大机关门口都挂着“新春快乐”横幅,各处花坛修剪得整整齐齐,有的排成五角星图案,有的排成“春节快乐”的字样,有的做成小动物。花坛边许多河内人站得直直的照相,孩子们都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年轻人整齐划一地伸出一只手做V。
对背包客来说,在越南旅游不会遇到什么麻烦,但也绝不会感到便利。服务人员态度欠佳、速度慢,英文水平限于“NO”。为国有单位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有各种福利;为外企、私企工作收入较好,但没有福利。越南不是一个效率社会、规则社会,而是人情社会、拍脑袋社会。这一点在越南机场体现得非常明显:所有的指示牌都言不符实,写着外交人员通道的一定不是外交人员通道,给谁通过完全由今天值班的干部临时决定。有一个词专门用于解释这种现象:看情况。
所以,和马尔代夫、巴厘岛等度假地不同,河内是一个用于生活,而不是度假的城市。我想我是喜欢越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