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是被亲弟弟赵匡义害死的吗?

时间:2011-12-22 16:57来源:《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 作者:张程 点击: 载入中...

宋太祖是被亲弟弟赵匡义害死的吗?
摘自《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谜团)》 作者: 张程

    让事情复杂化的是,976年,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死去,赵光义以非正常的方式登上了皇帝宝座,这就使得原本就充满疑惑,并带有攻击性的猜测和评论愈演愈烈。
    宋太祖的死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正史中没有赵匡胤患病的记载,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的一宗悬案。《宋史·太祖本纪》的记载极为简单,开宝九年冬,“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宋史·太宗本纪》的记载也同样只有一句话:“开宝九年冬十月癸丑,太祖崩,帝遂即皇帝位。”赵匡胤是怎么死的?赵光义是如何登基的?这些关键内容都没有交代清楚,实在令人费解。
    这就为野史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关于这次权力交接的最详细和最权威的记载是《宋史纪事本末》中的内容: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召晋王光义,属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而帝崩。时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见晋王愕然,遽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晋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翻译过来就是:10月19日夜里,开封城大雪飞扬。赵匡胤派人召晋王赵光义入宫。赵光义入宫后,宋太祖屏退左右,与弟弟酌酒对饮,托付自己的身后事。宫女和宦官们都被赶得远远的,不知道兄弟两人在谈些什么,只看到房间里烛影摇晃,赵光义多次离席,像是在躲避什么。又看到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大声对赵光义喊:“好为之,好为之”。不久,赵匡胤就死了。宋皇后看到晋王赵光义在宫中,非常吃惊,对小叔子说:“现在我们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书中用的是“官家”二字,官家一般是政府和皇帝的代称。这个称谓出自皇后的口中,象征着宋皇后当时就以皇帝之礼对待赵光义了。赵光义则对嫂子说:“我们共保富贵,嫂子不要害怕。”
    后人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当夜的情景:烛影斧声。
    《湘山野录》的记载与上面的故事大致相同。书中说:召开封府尹,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食讫,禁漏三鼓,殿下雪已数寸,太祖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寄无所闻,太祖已崩矣。
    这第二个故事开头哥哥召弟弟禀退左右对饮的情节都是相同的。宫女和宦官们远远地看到,烛影中的赵光义似乎在躲避什么。两人吃完饭后,已经是三更天了。当时宫中的积雪已经有数寸深,赵匡胤拿着柱斧去戳雪,还对赵光义说:“好做,好做。”当夜,赵光义就留宿在宫中。赵匡胤则回宫休息,鼾声大作。到五更的时候,伺候的人听不到声响了,进去一看,才发现宋太祖赵匡胤已经死去。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记载的第三个故事比前两个故事都要复杂,也更具有可信度。它说皇帝是四更天在万岁殿死去的,当时宋皇后马上派王继恩出宫去召小皇子、贵州防御使赵德芳进宫。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决策,赵德芳当时既没有成年,也不是宋皇后的儿子。
    王继恩倾向于赵光义,认为宋太祖平日里就想传位于晋王赵光义,因此他出宫不去找赵德芳,而是直接前往开封府见赵光义。
    在赵光义门口,王继恩见到了抢先一步到达的赵光义部下、左押衙程德玄。
王继恩就问程德玄:“这深更半夜的,你来找晋王干什么?”
    程德玄回答说:“我住在信陵坊。今天夜里多次听到门外有人呼喊: 晋王召见。 我出去一看,却没有人。这样的奇怪情况出现了三次。我怕晋王出了什么事情,就匆忙赶来了。”
    王继恩觉得这是天意,于是就将宫中皇帝去世,皇后令他召见赵德芳的情况告诉了程德玄。两人一起叩门入见赵光义,都建议赵光义立即入宫。
    赵光义听到变故也大吃一惊,犹豫不行。他回答说:“我要和家人商量一下。”
    谁知他进入房间后长久没出来。王继恩在外面高声催促说:“事情拖延下去,就会被他人得手了。”赵光义这才下定决心入宫夺权。
    当时天降大雪,王、程二人就陪着赵光义在雪中步行到宫殿。到达后,王继恩让赵光义先在直庐等着:“晋王请在此休息一下,继恩先入内打探一下情况。”程德玄说:“都到了这一步,我们直接进去,还等待什么?”三个人这才一起入宫,直到皇帝寝殿。
    宋皇后听说王继恩回来了,还问他说:“赵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答说:“晋王到了。”
    之后的情节就和前两个故事一样了。宋皇后经过短暂的吃惊后,以“官家”称呼赵光义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回答说:“共保富贵,无忧也。”
    宋代的《烬余录》记载了一个八卦故事。它说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乘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之机调戏花蕊夫人,惊醒了赵匡胤,并用玉斧砍他,但力不从心,砍了地。于是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涑水纪闻》则记述了一个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记载几乎相同的故事,王继恩在这场变故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赵光义是从家里被接进宫中的,宋皇后被迫承认了既成现实。
    在这么多版本的故事中,不管赵光义是如何夺取帝位的,有一点是所有的故事都认同的。那就是宋太祖赵匡胤是自己死的,不是赵光义杀死的。尽管之后有人怀疑宋太祖可能是被谋杀的,而凶手极可能就是亲弟弟赵光义。忙乱的人影,怪异的斧声,以及太祖含义模糊的“好为之”的高叫声都令人怀疑。依皇宫的医疗条件,一般的疾病不会使太祖突然丧命,即使是疑难病症,有高明的御医,灵丹妙药,太祖也不至于一夜赴黄泉。如果太祖已病入膏肓,就该卧榻静静休养,侍从悉心照料,为什么还能夜宣赵光义?因此就有后人怀疑,那天深夜发生了一场早有预谋的宫廷政变。
    近年有些中外史学研究者提出,认为宋太祖是病死的,主要是根据宋史中太祖、太宗两纪的有关字句,还有《续湘山野录》里太祖病重的记载。日本学者荒木敏一在《宋太祖酒癖考》一文中认为,赵匡胤素嗜酒,可能是得了高血压、脑溢血之类的急病抢救不及,才一命呜呼的。刘洪涛先生对此也持相应观点,他认为,“既然宴会在宫内,太宗是仓促应召,宴席左右不曾离人,太祖入睡时无异状,又有侍寝守护,说是受了太宗谋害,就不可思议了。赵匡胤的死因是遗传性家族病,即是由于躁狂忧郁病愈后,又患了脑动脉破裂(脑溢血)症”。所以他的死亡“实是病死,不足为怪。所谓 烛谜 的玄虚只是那些性耽疑古的历史学家的猜测而已”。
    在其中几个故事版本中,王继恩和程德玄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他们帮助似乎准备不足的赵光义夺取了帝位。后人怀疑赵光义即位合法性的第二个疑点就是王、程两个人与赵光义的关系。王继恩极可能是赵光义平时笼络并安插在宫中的亲信,而程德玄极可能是事先得到消息匆忙赶到晋王府谋划夺位的亲信。他们两个人在那个关键的夜晚,都事先做好了准备。针对这样的质疑,我们退一步来考虑。即使王、程两个人是赵光义的亲信,这也没有什么可以疑惑的。古代的重臣和皇族,谁身边没有几个亲信?京师中各个重要人物的亲信相互交织,上下活动,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它是政治斗争的需要,是个人自保和发展的需要,早已经是朝廷中见怪不怪的事情了。第二,王、程二人在关键时刻为赵光义出谋划策无可厚非,这也是真实的政治斗争。他们事先知晓情况,事情发生时鼎力相助,这都不能用来批评赵光义在耍阴谋。
    也就是说,在976年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是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赵光义是夺位的。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中国古代的著名“丑女”
  • 辛弃疾写词骂儿: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
  • 宋都之危:北宋初年的迁都之议
  • 唐宋囚犯为何很少能坐满两年?
  • 皇帝的节俭与贪官的放肆
  • 看宋代政府如何救助幼儿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