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聚焦中医药强省建设,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8项重大工程;到2025年,在全省打造一批中医药服务高地,构建更为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
在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方面,聚力打造中医药医疗服务高地,支持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定西市中医医院作为依托医院,积极争创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持续强化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到2025年,全省所有三级和85%以上的二级公立中医类医院按标准建设康复科;不断夯实基层中医药发展基础,全省100%的县级中医医院建成“两专科一中心”,15%的中医馆建设成为旗舰中医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老年健康服务中的优势作用。
在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方面,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在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综合医院遴选建设2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
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方面,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省级中药市场质量监控和评价重点实验室、中药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提升全省药品检验机构的中药质量评价能力。同时,强化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保护,开展中医药科技重点项目研究、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
在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方面,实施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支持项目,培育获评2名国医大师和10名左右全国名中医,培育10名左右岐黄学者、5名左右青年岐黄学者;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到2025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再培养1000名本科层次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搭建中医药人才成长平台,建设2个国医大师、6个全国名中医、50个左右省级名中医和30个左右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在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方面,在定西、陇南、张掖等地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打造当归、黄(红)芪、党参、甘草、大黄、金银花等甘肃特色中药材绿色标准化药源基地。到2025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左右,标准化种植率达到60%,产量达到156万吨,中药农业产值达到240亿元左右。
在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方面,推进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发展,建设中医药博物馆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中医药博物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强化中医药文化传播和文化服务功能,推动网上场馆建设,实现“云游基地”“云观展”;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到2025年,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升至25%以上等。
在医药开放发展工程方面,在国外建设中医药开放平台,传播普及中医药文化,不断增强中医药在海外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促进中医药国际贸易,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打造1到3家中药海外生产基地,推动甘肃本地中药配方颗粒在海外使用等。
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方面,持续推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到2025年,全省中医药全产业链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加快推动甘肃省中药材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